top of page

45. 默禱的不同類型

有多少種不同的文化就有多少種類型的默禱。默禱根基於集中註意力和開放的覺悟,以及移動默禱是其主要的三個線路,所有這些都是要將對自己的關注轉向並開放我們於一個更寬廣的意識。集中註意力在它們之中扮演著最主要的作用。我們已經看過了它的原因。


如果我們回到公元4世紀時沙漠教父教母們的基督徒教導傳統,我們會看到其重點顯然是指向單點專注力 - 重複一個祈禱短語或「公式」,正如若望格世安所稱呼的。但是在格世安的老師艾瓦格略的著作中,我們不僅發現了第一個線路,而且還有第二個線路。首先,重點是在祈禱時重複一個短語,並伴隨著其對承認卻放下各種「分心」和漫遊思想的忠告,然後每當我們從專注力的窄路偏離時,要忠實地返回其短誦。其次,艾瓦格略強調我們的知覺,感覺,思想,慾望和行為的時刻覺悟,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他在這裡倡導我們保持一種完全在當下的態度,去留意我們存有的各個方面。默禱的第二個線路如今已知為「正念」,它構成了艾瓦格略教導的很大一部分。他如此強調這一點,因為它是通往自我認識和自我接納之路必不可少的部分,從而引致我們的整個存有轉變為其原始的平衡和整合狀態。


默禱的第三個線路,即動作中的默禱,我們也可在沙漠傳統中找到。沒有蘇菲派旋轉或氣功 / 太極或瑜伽。但是他們的身體卻深深地參與祈禱。鞠躬屈膝俯伏朝拜是他們通過身體表達謙卑和崇敬的方式 - 在其他傳統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動作。站立祈禱曾是一項規則:要么雙手放在兩邊,要么伸出雙臂,手掌朝上。


在討論前兩個線路時,仔細研究下艾瓦格略(346-399CE)是很有益處的。他是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n) 的教父們- 凱撒利亞巴西略(Basil of Caesarea),他的兄弟額我略尼薩(Gregory of Nyssa) 和額我略納齊盎(Gregory of Nazianzus) 的朋友,因此,是那時已建立的「正統」教會的最初成員;隨後,他成為了一位真正受人愛戴和尊敬的沙漠教父,度著完全致力於祈禱的禁慾生活。由於他在俗世以及在沙漠中的生活,他讚賞神學和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實際的靈修經驗。實際上,他結合了心靈與思維:「如果你是一位神學家,你會真心祈禱;如果你真心祈禱,你就是一位神學家。」不幸的是,此神學與默觀之間的清晰聯繫在世紀的洪流中遺失了。他不僅是在發展基督徒神學教義的中心位置,而且還是第四世紀的基督宗教在沙漠中神秘主義興盛時期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艾瓦格略曾是奧力振的追隨者,並完全接受了他的出發點:- 「每個靈性的存有本質上都是天主的宮殿,被創造是為了接受天主的榮耀……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蘊藏著活水之泉。在其內包含著一個被埋葬的天主形象。敵對勢力用塵土堵住了這泉源……但是現在我們的基督來了,讓我們歡迎祂的到來並請祂挖出我們的泉源……我們將在其中找到活水,主說: 『信我的人,要從心裡流淌出活水的江河』(若7:38)……因為祂就在這裡,天主聖言,祂的工作是要從你們每個人的靈魂中除去塵土,讓你的泉源自由的湧流。這個泉源在你內,而不是從外面來,因為『天國就在你內』(路17.21)…因為天上君王的肖像就在你內。當天主起初造人時,祂按照『自己的肖象和形像』來創造。(創1:26)」(奧力振–對創世紀的講道)


艾瓦格略和他的同伴沙漠教父教母們從來沒有懷疑我們不必實現與神聖之間的聯繫 - 它塑造了我們的本質存有。我們需要在基督的幫助下所做的就是使我們內的活水之泉暢通。阻塞此泉源的是我們失調的情緒,他說:「禁慾生活是清潔我們的靈魂之情感部分的靈性方法」。這解釋了在祈禱中需要注意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開放的接受內在基督的提示,以及我們表面意識中的知覺,感覺,思想和慾望的覺悟/「正念」,如果它是混亂的,便會凝結塵土以阻塞我們通往「活水」的入口。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周里探討艾瓦格略教導中的此兩條線路。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52. 自我認識對抗自我迷戀

我們已經看到自我認識是「觀察思想」的成果。但是,以這種方式使用自我意識以及將注意力集中在「魔鬼」和「自我」的詭計上,具有一種內藏的風險。對真正自我認識的尋求很容易會轉變為一種自我迷戀。我們變得如此著迷於識別我們的「未滿足」生存需求,以及那些引致「魔鬼」並控制我們行為的「傷口...

 
 
 
51. 淨化情緒

格世安在其《第一會談》中引用梅瑟院長回答了他及他的朋友曼努斯關於靈修生活的問題,他說:「我們的誓願目的是為了天主的國或天國。但是,我們的參照點和目標是一顆純淨的心,沒有它,任何人都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 這顆「純淨的心」正是格世安的老師艾瓦格略在「觀察思想」中的目的,一種在...

 
 
 
50. 隱藏在我們思想中的魔鬼

艾瓦格略在《 實踐》中解釋說:「思想共有八個普遍和基礎的類別,其中每種思想都包括在內。首先是貪食(貪婪),然後是不潔(淫欲)、貪財、悲傷、憤怒、懶惰、虛榮、最後是驕傲。」正如我們將看到的,所有這些思想都是由於我們童年時期的自我創傷造成的,它們實際上或僅在我們看來,是對部分或...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