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默禱與大腦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2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記住榮格在我上週提到的引言中所說的話是重要的:「對於不斷重申的問題『我能做什麼?』,我只有一個答案:『成為你一直以來的樣子』,即成為我們的文明意識存在中失去的完整性,那是一種我們經常不知道,但一直都是的整體。」
我們研究了注意力,即單點聚焦於你的禱詞和短誦,在成為意識到我們真正的自己中所起的作用。但是,這種意識是由大腦中某個進程的支持 - 專注會導致我們大腦的某些部分被激活或失效,從而對現實有一種新而更完整的感知。事實上,正如我的女兒Shanida Nataraja博士在她的《幸福的大腦》一書中所說,我們天生就可以經驗高層的意識狀態並與神聖合一。我們被造而擁有成長進入「豐盛的生活」之所需的全部能力。
我在之前的每週教導中已經提到過對我們這種天賜能力的解釋,但由於它對我和他人來說確實是大開眼界,所以我覺得值得再重複一下。 Shanida解釋了在神經系統科學方面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的一系列進程調和我們進入高層的意識狀態。它的順序如下: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層涉及思想,圖像,白日夢以及注意力。通過將我們的專注力集中在單點注意力上(在此是短誦),我們激勵這些注意力細胞的活動增加。隨著我們聚焦的加深,與思想和圖像有關的細胞中的活性大大降低;這反映在貝塔波 (beta waves) 的減少,我們的思維波 (thinking waves) - 即我們意識的「自我」部分。
長時間的單點注意力還可以激活顳葉中的細胞,並且在那裡的活動增加會觸發大腦邊緣系統的變化,該部分負責處理情緒反應,從而允許從交感神經系統(飛行或戰鬥)切換到副交感神經系統(休息和放鬆),即「放鬆反應」。強烈的生存「逃避或戰鬥」反應中表達的恐懼情緒變成了接納,放鬆和安寧之一,即「放鬆反應」;這些變化反映在阿爾法和貝塔波的增加中。
但是,這僅僅是開始而已。隨著默禱的深入,「放鬆反應」也將隨之深入。這種加深反過來會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導致頂葉皮層活動減少,大腦頂葉皮層活動區域與時間和空間的定向相關,並創建邊界:自我/非自我以及對立世界–實際上,非常具有「自我」的特質。活動量的減少反過來又反映在這些能力的降低上,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一種我們身份的分離感,時間和空間會消散,而所有的對立會統一。我們實際上是在將「自我拋在腦後」。通過給予注意力,此美麗的天賜工具使我們可以切換到存有和意識的不同模式,從而進入不同的現實水平。就是我們對禱詞的親切關注,使我們能夠調整進入神聖現實,即愛。
這樣做會使我們失去隔離和孤立的感覺,並留意到我們與他人和神聖的相互聯繫,並認識到我們確實是「天主的兒女」。默禱作為一種靈性操練的成果,正是這種轉變的覺悟。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