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渴望和滿足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6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時刻,我們可以感受到慾望與滿足相遇的怡人之感。它可能是在酷熱日子裡的一杯冰水;長時間站立等待後的一把舒適軟墊椅子;長時間工作後完成一項艱鉅任務的時刻;多次嘗試通話才聯繫到的朋友的聲音;在性交和自我給予中達到頂峰的興奮和愛的愉悅。
但是,這些時刻無論多麼怡人,它們都不會持久。很快,我們就有了新的渴求,一種對完全和滿足的新渴望。年齡的智慧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們達到此生命的現實。我們努力爭取與此生什麼都不會持久,且無法完全滿足我們的事實保持平心。結果是在我們之內總有一種靈性上的苦痛。我們渴望為我們內心的空虛感找到滿足;在永恆中消除我們的渴望;找到充滿我們的愛來實現對愛的渴望,並帶走我們的孤立感和空虛感。
在聖經的《雅歌》中所找到的新娘和新郎的圖像,是天主與我們之間存在的關係中一個絕妙的隱喻。它是一個個人,包羅萬象,完整和永恆的愛之形象。在此圖像中,我們看到那位心愛和親愛的人彼此走向對方。他們的相遇是狂喜和合一。與其它許多關於我們與神聖之間的靈性關係之圖像和隱喻一樣,此圖像就像一個指示器一樣指出那已經存在於我們內,但又尚未完全實現的合一經驗。重要的是要提醒我們自己,實際上,我們並不是在朝著天主前進,努力達致或接近天主。相反,天主是我們存有的核心真實,我們人格的中心。換句話說,我們已經與天主融合了,但是我們對此本性的覺悟卻被阻塞了。
默禱操練是我們覺醒的意識承認此一現實,並將我們自己置於其中。默禱者以實際情況認識它,我們並不是通過美德和默觀生活來接近天主,而是藉著超越自我(就是在我們內不斷尋求可喜和滿足的樂趣,或本質短暫的事物),而進入到一種對自己的完整他者經驗中,即真我。 「你本來的模樣是什麼?」禪宗老師問他的學生們。 「在你父母出生之前的你的模樣。」
在默禱中,重複的誦念短誦幫助我們將意識的中心從自我轉移,鬆懈其對強烈的慾望,力量,貪婪,自我關注以及無數的其它力量使我們將自我視為身份的定位和現實的中心。當我們能夠脫離這種自我,其對完美的嚮往,錯誤的感知,局限和扭曲的思維,感覺,信仰和行動模式;然後,我們才發現關於自己的真相:真我或我們的原始面孔。所有圖像都無法充分地描述此經驗,因為真我的經驗是認識到自己與神聖之愛合一的經驗。我們有限的思維沒有言語或描述可以完全表達這種經驗。因此,我們使用的圖像和隱喻是以我們的思維可以配合的某種形式來描繪它。聖人,神秘主義者,藝術家和詩人可以幫助我們識別此類經驗。
我們對原始面孔的發現就是對真我的發現。這是一種無形的經驗,但是當我們說出「我是」這句話時,它就已被我們所熟知。沒有任何的描述詞緊跟其後,因為它們都是非必要的-沒有「我是富有的」,「我很聰明」,身材高大,生病,肥胖,成績差或百萬富翁。沒有任何的描述詞,因為真我現在不需要外界事物來幫助自己經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可愛或善良的,因為它已經發現了自己的本質善和最初本性。它已經在天主之內發現了自己,祂是全善和無法超越的愛。
默禱之旅不是一個自戀式的冒險,其目的是自我熱衷。當我們意識的中心位於真我時,我們對天主和三位一體本質的了解也會是真實的。一位知道「我是」經驗的人會立刻和自發地同三位一體的每一位說:「願你也是。」真正的默觀祈禱總是在愛與服務中引領我們超越自我,走向他人。正是此種默觀祈禱和自我給予的動力,在我們有限狀態可能達到的層面上實現了渴望和滿足。每次我們開始默禱,進入此祈禱時期並開始誦念我們的短誦之動作,就是一種承認和實現我們已經與神聖生命融合為一體的方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