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分心的第二個階段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1月3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進入當下意味著將自己從羈絆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的心理網絡中分離出來」,就是將自己從表面的分心中分離出來,它們「正如蝗蟲瘟疫一樣騷擾著我們」,並伴隨其而來的對「放下」的恐懼。但是通過「放下各種思想……一種『超越理解力的平安』總是呈現並顯露出來。」 (第216頁)我們已經通過靜默之門進入了平安與安寧。
靜默使我們得到加強和更新。但是遲早會發生的是更深刻的思想的出現。我們進入第二階段的分心。一旦我們有時設法使思維平靜,我們就觸碰到了榮格學派措辭中的「個人潛意識」,就是那些埋藏的感受和記憶的階段。 「自我」埋藏了我們個性的各個方面以及相關的情感和記憶,就是那些「自我」感到危及我們被人們親切地接受,並看起來是對我們童年時期的安全感和生存的威脅。若望邁恩稱它為:「被壓抑的恐懼和焦慮的意識之更黑暗階段」,文之光視這樣的自我如「穿著戲劇時期服裝的我們心理歷史的不同階段」。 (《分享禮物》第65頁)使我們的自我變得完整而不再構成靈性道路上的一個障礙,我們必須屈尊進入此種個人無意識之中,然後面對這些被遺忘的存有方面。正如榮格所說,我們需要先下降然後才能上升。我們需要勇氣做到這一點,而不要對自己進行判斷或批判。
儘管榮格將這些被遺忘的方面稱為「陰影」,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都是不好的,並且應受壓抑。總體而言,我們個人性格的某些部份就是不被我們環境所接納,因此我們的身份認同感也遭受傷害。對於女性而言,它可以是自信剛毅或不悅時生氣的表達。對於男性來說,它可以表現出不被接受的情緒,例如哭泣。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確實需要維護自己或表達正義的憤怒,與我們的情感保持聯繫並適當地表達它們。我知道要接受我們早期環境教會我們要拒絕的東西並不容易,但是不要害怕:榮格說,「陰影」是90%的黃金。被拒絕的部分是在我們人性的整體價值之內。但是,我們需要面對這些方面,並接受承認它們為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它們將成為靈性道路上的障礙,並成為我們當下行為背後的潛意識驅動力,只是在等待適當的刺激以通常意想不到且誇大的方式表現出來。很多時候,我們會將這些方面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因此我們不必將它們視為我們自己的,而它會引起不合理的反感,甚至憎恨某些人。有時它們是反應過度的原因。以某人輕視我們,使我們感到不被欣賞為例。如果我們因此感到極大的傷害,那很可能是我們早期生活的一種模式:被忽視,不被賦予價值,意見未被徵求或接受。通過意識到此傷口,我們也許能夠使實際發生的事情相對化。
在默禱中,內心深處的湧動和自我的反抗浮現於無聊,冷淡和毫無意義的感覺是一個明顯的標記,它常常是在突破性進展發生之前時最為強烈。這是「自我」以防禦方式再次出現的標記,當痛苦的回憶或感覺從靜默中浮出水面時,它將質疑默禱的效力。它會問:「如果之後我覺得更糟,那還有什麼意義?讓過去成為過去!讓這些經驗重生的意義何在- 最好讓它們留在那裡!」我們需要忽略它的聲音,不要被它所勸阻。信賴和堅持。理解「自我」的詭計將引致存有的完整和對內在於我們的基督的認識。我們需要做和可以做的就是讓這些思想進入我們的意識並承認它們的存在。有時,自然地進行自我分析或借助治療的幫助,我們可能「已經試圖闡明潛意識的奧秘。」 (第224頁)但是最重要的是在靜默中向聖神的工作開放自己,而改變會逐漸而不知覺地發生。 「在默禱的定期操練之靜默成果中,轉變了身心意識的第二層次……。通常,大多數的衝突和障礙,潛意識的恐懼和憤怒是在我們沒有完全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的。在疼痛或緩解中,我們可能感覺到一種深度的治愈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第224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