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沉迷於思想中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1月2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默禱最重要的層面是單點專注於我們的短誦,這有助於我們放下過去的思想,以及帶有希望、恐懼、擔憂和焦慮的未來的思想。這樣做可以使我們留在當下。我們聽到耶穌在山中聖訓中說:
「為此,我吩咐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貴於食物,身體貴於衣服。」
「 當祂告訴我們不要憂慮時,耶穌並沒有否認日常問題的現實。祂告訴我們放棄的是焦慮,而不是現實。」 (第212頁)但是,儘管如此,這種類型的思想仍繼續在一切事上佔據著我們。
當我們實際上試圖放下所有思想和圖像的那一刻,我們就留意到自己的意識,我們的「自我」認為它們對我們的身份認同感是至關重要的。只要我們在思考,我們就認為我們認識自己是誰,並且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擁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我們覺得在掌管,因此是安全的。進入靜默會使我們感到失控和不安全,有時甚至會產生恐慌感。我們需要記住並認識到,思想只是思想–它們是暫時和易變的,一種有限的主觀認知結果,對現實水平(即物質水平)的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局部視野。
實際上,我們沉迷於思想中,正如我們在過去四個世紀的世界觀中所長大,它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從事的最高活動。笛卡爾 (Descartes) 在他的聲明中說:「我思故我在」,實際上甚至把存在與思想聯繫起來。不思考就感覺好像不存在,它是一個對我們生存的威脅,因此恐懼甚至是恐慌的感覺使我們無法保持靜默。 T.S艾略特在《四個四重奏》中完美地帶出了此觀點:
或者,當一輛地鐵在車站之間的隧道中停留太久時
對話浮現,又慢慢地逝去,化為靜默
你可看到每個面孔背後的心靈的空虛加深
剩下的只是對無可思考的不斷增長的恐怖。
「對無可思考的不斷增長的恐怖。」是對無法生存的恐怖!我們必須放下此思想與存有之間的聯繫。
在這種背景下,當我們面對像默禱這樣的訓練時,它鼓勵我們放下思想和圖像,實際上就是理性思維和「自我」的所有運作:思考,記憶和想像力,我們就不會因感到恐懼而驚訝了。我們確實需要普通現實中的「自我」來幫助我們生存,但是在默禱中,我們不需要它的監督;我們必須勇敢,且暫時放下。當我們試圖投入靜默時,「自我」將強調並增強思想的意識,將其作為一種對更加深入的保護性屏障。它鼓勵我們識別這些表面的思想和情緒。他們的瘋狂舞蹈意在驅使我們分心和絕望,因此我們認為默禱不適合我們。 「在我們分心程度中的內疚感或沮喪是不相干的。接受分心的事實只是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和整合的一個階段:構成靈性之旅的進程。」 (第216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