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分心的第一個階段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1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們渴望超越科學家和神秘主義者所談論的多樣性之外的完整與合一。我們也知道默禱是一條通往它們的經驗之路。但是我們也認識到,「一旦我們開始默禱,我們就會發現意識的第一和表面層次:焦躁不安,頭昏眼花,任性,心煩意亂的精神活動和無法控制的幻想。」 (第208頁)
當我們坐下來做默禱並專注於我們的短誦時,各種思想聚集過來,短誦只能得到一些偶爾的關注。問題是當我們讓身體靜止時,我們讓思想走來走去。我們徘徊在白日夢中,沿著記憶的航線,計劃,希望,擔心;我們的內在仍然充滿著永不停息的喧囂和活動,脫節思想的瘋狂旋轉。我們很快就開始感到沮喪,並認為也許我們不適合做默禱。但要堅持下去!只需全神貫注於短誦並接受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無論我們的思想是多麼混亂,它也有權在那裡。接受它才是關鍵。榮格(Jung) 說:「智慧始於我們按原樣對待事物;否則我們哪也不能去。」但是,我們太習慣於批評和判斷自己,以至於當我們坐下來默禱時會感到惱火,而思想只會聚集其中。但是,我們越是對自己感到惱怒,就越會試圖抑制自己的情緒,它們就會越反抗。我們不是在統一思維,而是在分裂:我們思維的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作戰。
我想到了一個圖像:我記得多年前聽過一個默禱廣告。在一張海報上有一位印度教靈性導師的照片,他有著典型的著裝和外表,他在衝浪板上以完美地平衡乘風破浪。照片下面附加著一句話:「你不能阻止海浪,但你可以學習衝浪」。在默禱中,我們的衝浪板是短誦,而我們的各種思想就是海浪。有時我們可在其之上熟練地漂浮;其他時候,思想如海浪一樣的平靜,海面安穩而平靜 - 我們平安地躺在衝浪板上,我們的短誦中 - 我們的思維保持寧靜。還有其他時候,有太多的想法在腦海中旋轉,我們甚至無法拾起短誦。海面似乎太粗暴了,無法衝浪。你只需接受那就是你今天的方式。然而有時侯,即使充斥著如此多的思想,我們仍然感到平安。我們的思維和海洋的表面可能很粗暴,但是在深處仍然有影響我們的永恆平安。
重要的是要記住,思想和圖像使我們被囚禁在線性的時間裡 - 過去、現在、未來,時間之箭。在我們的思維里,我們傾向於花費更多的時間於過去和將來,而不是真正的當下時刻。通過關注和提高意識,我們放下時間之箭。正如聖奧斯定在《懺悔錄》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只擁有當下:「有三種時間時態:過去事物的現在,現在事物的現在以及未來事物的現在..記憶…專注...期望。」經驗的真正意識始終是在現在,這里和當下。記憶和思想將過去帶入當下。期望和思想將未來帶入當下。通過專注,默禱教導我們留在當下。只有在當下,我們才能進入神聖的現實。專注實際上是「引致生命的窄門」。只有在當下,時間才與永恆相交:
過去的時間和未來的時間
可能是什麼和已經是什麼
指向一個永遠當下的終結。
艾略特 (T.S.Eliot) 《四個四重奏》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