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四旬期反思 - 聖枝主日
- WCCM Hong Kong
- 2021年3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Giotto, Entry into Jerusalem (detail), Arena Chapel
(Photo credit: profzucker on Visualhunt)
(馬爾谷福音11:1-10:另有些人把從田間砍來的綠樹枝,鋪在路上。)
他們將近耶路撒冷,到了貝特法革和伯達尼,在橄欖山那裡時,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的村莊里去,一進村莊,立時會看見一匹拴著的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把它解開牽來。」
週四我們將開始線上復活節避靜。這是兩個時間流——世俗與神聖——匯聚在一起的時刻。就如同里奧內格羅河與亞馬遜河的交匯處一樣,它們在同一條河道中並流數英里,之後才混合在一起。但是轉變從今天就開始了——聖枝主日,聖周的起點。隨著耶穌在人群的歡呼中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我們開始被復活節奧跡的急流所席捲。耶穌榮進耶路撒冷,隨後即將被拒絕,被挫敗。四部福音在其象徵意義的重要性方面是一致的。
我們可以在書面版本中聽到這個故事的口述傳統。有些細節我們不理解,我們感到受排斥。我們無意中聽到了一些人之間的對話,他們分享了一些令我們感到陌生的細節和象徵意義。事實上,我們因為進入一個新的國家而感到不舒服是件好事。有一次我在德里機場下飛機,看到一群美國遊客因受到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徹底衝擊而崩潰了。我們在候機樓外面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女人到了精神分裂的狀態。當他們等待導遊回來和巴士到達時,她被闖入的小販和瘸腿乞丐包圍了,他們甚至伸手抓她。不一會兒她就完全崩潰了,衝回機場內說要回家。她會見印度之母的時刻尚未到來。
按照傳統,聖周是我們的到來。我們所感到的奇怪本身就是復活節奧跡的轉變過程的一部分。我們正在通過一個故事與一個家庭、一種傳遞聯繫在一起,在其中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陌生人,局外人。但暫時擱置理性懷疑和文化衝擊吧!等待導遊回來,讓更深層次的想象和直覺隨著普通意識和疏離感的變化轉變為一種發現感,一個全新的家的維度。
如此進入聖周,聖周就會增強我們的歸屬感。有個有趣的詞:渴望加。復活節以痛苦而又快樂的方式暴露了我們最強烈、最自我定義的渴望。它召喚我們進入存有的體驗,在一種奇怪而又親密的充實中。
耶穌對他的交通工具給出了指示,其重要性是什麼?對第一代來說,它象徵著聖經傳統的國王進入自己的城市,以一種只有國王才可以使用的方式回家。「熙雍女子,不要害怕!看,你的君王騎著驢駒來了!」(若12:15)
有許多人把自己的外衣,另有些人把從田間砍來的綠樹枝,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賀三納!因上主之名而來的,應受贊頌!那要來的我們祖先達味之國,應受贊頌!
我們不僅僅是旁聽者。我們知道的比他們多。他不是承諾驅逐佔領者的民族主義救世主。他向全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展示了我們真的都在渴望的同一件事。我們都被存有的純粹體驗所滿足。我們都屬於其中,作為一個整體。
文之光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