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 四旬期反思 - 第四周星期六













今天的福音:「為了耶穌的緣故,在群眾中起了紛爭。」(若望福音7:40-52)。


一位默禱者打算向她的孫兒們推介默禱。這位女士的女兒是一位堅實的無神論者,她答允但要求母親不可涉及任何宗教信仰。女士尊重她女兒的意願,而當她要為孫兒們選取短誦時,卻下不了決定,故請孫兒們自行挑選。小男孫選了「牧羊人批【農舍派】」(shepherd’s pie),因這是他最愛的食物。稍加思索後,他的姊妹選了「字典」,因它「包羅所有詞彙」。


人們或許要花很長時間方能選定一個短誦,甚或最終也未能定案。他們無休止地尋找一個更有意義、更「有力」的字詞。誰料默禱並非如他們所想。按傳統,透過忠心誦念,你會把短誦變成屬於你個人獨特的雋語,以使它包含所有可想像的涵義和情感。


當我們問別人「基督宗教的神聖語言是甚麼?」,他們會感到困惑。我們知道印度教徒、猶太人和穆斯林的神聖語言。但基督宗教的神聖語言呢?是希臘文?阿剌美文?抑或拉丁?這神聖語言是 亦必定是  人的身體,因為天主把自己「翻譯」成肉身:瑪利亞之子的肉身。祂的身體跟我們的一樣,從孩提開始長大成人,祂會感到疲憊與飢餓,懂得樂趣與痛苦,亦曾流淚及經歷死亡。偽經《若望行傳》(Acts of John)曾記載,耶穌在最後晚餐之後與門徒圍圈起舞。他呼召門徒加入,因為「如果不跳舞,便不能知道我們知道的」。


像許多人一樣,我對跳舞有點抗拒。我們會說:「我不擅長」或「我做觀眾可以了」。我們的自我意識,或對被看成笨手拙腳的恐懼,窒礙了我們的身體去經歷天主成了血肉這表達方式。

原來我們並沒有看透:從旁觀察不能使人有所歸屬,反而人是蒙召以自己能力所及最好的、獨特的方式去投入這場生命之舞。不幸的是,過去多個世紀基督宗教所鼓吹的卻背道而馳,即自我疏離自身的肉軀,令我們沒法進入基督的身體。「我們給你們吹了笛,你們卻不跳舞」(瑪11:17)。內疚、尷尬或羞愧使我們無法看到生命之舞與我們何等息息相關,這場舞蹈包含所有可能想像的舞步  包括那些看似最困擾教會林林總總的性愛。我們又從哪裏可看出耶穌因這部份的舞蹈而受到困擾?


我們的身體是一部包含各種知識的百科全書。人類是宇宙的縮影。人體有如宇宙般浩瀚無彊。因此,我們無法了解它的所有奧秘,正如我們未能解開全部宇宙奇觀和奧秘。然而,如果一個字詞足以結合我們內心所有思想和渴望,那麼一副身驅也足以讓我們悉察我們與受創界同為一體,分享同一來源,就是創化萬有的聖言。默禱把這兩個向度  浩瀚與微塵 融合。我們沒法分析它。它運作時我們亦無從觀察。當復活的基督召叫我們投入這場神聖的舞蹈,正如耶穌當日曾邀請他的朋友一同起舞時,我們方能領略箇中真諦。


文之光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