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四主日
- WCCM Hong Kong
- 2021年3月1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若3:14-21。耶穌對尼苛德摩說:......)
耶穌在此以一種飽含悖論的口吻說話:人性而神聖,個人而宇宙。
「正如梅瑟曾在曠野里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他的人,在他內得永生。」
在四旬期的曠野裡,「火蛇」出現並咬死了很多人。梅瑟做了一條銅蛇,懸在木竿上;人一瞻仰它,就被治癒了。瞻仰十字架就是面對和超越死亡。瞻仰⋯看到⋯默觀是能治癒的。永生不僅僅是不死,而是死而無所懼,生而不畏死、也不畏生。
是的,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耶穌啓示自己,所用的詞彙,是來自他子民所明白,關於子民起源創始的神話;然而這啓示衝破了神話的樊籬,引導他們(和我們,如果我們聆聽的話)進入了一種直接的體驗。至關重要的是,他說自己是被「賜下」的。知道了這一點,就明白他將天主的愛直接帶給了人類,帶給了每一個人。這對我們來說既簡單又難以接受,就像尼苛德摩那樣。
因為天主派遣自己的聖子來到世界上,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讓世人因他而得救。凡信他的人,都不會被定罪;不信的人,他的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天主的獨生子的聖名。
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是一種超我的投射。也就是說,我們做得好就會得到回報,否則我們就會被定罪。耶穌把這一種神的形象——天主的形象——直接丟進了燃燒的荊棘叢中。現在,所有的「定罪」都被視為自我譴責。「不信」意味著心硬,即使在聽到自由的召叫之後仍然拒絕離開牢獄。但我們不會因為拒絕而受到兩次懲罰。這是一種自我傷害的創傷,一次就夠了。治癒世界的神聖治療師在等待著。如果一種療法不行,還有另一種能夠奏效。就如我剛接種了第一針疫苗——請原諒我以此來比喻拒絕。
據此他宣判道:「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的確,凡作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就光明,怕自己的行為彰顯出來;然而履行真理的,卻來就光明,為顯示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
生命承載著道德責任。無所事事就是作惡。黑暗是因為我們看不見自己在做什麼。一束新的光已經照進了我們黑暗的心靈,但黑暗對於我們仍然更熟悉,更容易。沒有智慧之光的宗教不知不覺就會與黑暗合謀。耶穌超越了宗教,包括因他名的宗教。真理無情地揭露著我們的雙重標準和虛偽。當我們向真理投降時,我們就無處可藏了。然後我們就會看到這都是愛的工作,而且一直如此。
文之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