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二周星期六














今天的福音:「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路加福音15:1-32)。


在返回美麗谷(Bonnevaux)的旅程上,滯留倫敦期間,我到當地一間超市購買食物。我穿上口罩武裝,像步兵穿越這個新冠沙漠,揮舞著社交距離寶劍。當步進超市,一名攜有三個小孩的女士正推著一輛裝滿物品的手推車在我跟前經過,面上沒戴口罩的她蔑視地瞪了我一眼。唉,在疫情下帶著三個小孩外出,如何保持社交距離呢?


她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並不是因為她公然漠視規例,乃是我覺得她的蔑視屬其不服從行為的表徵,而非成因。透過她的眼神和舉止,我感受到她的憂慮,這份憂慮比對病毒傳播的憂慮更為深刻。或許她像很多低收入階層一樣,憂慮自己未能抗衡疫情並無法履行自己彌足珍貴的責任。蔑視或許是一種方式,讓她雖活在憂慮當中,卻免陷入惶恐不安的絕境。


曠野教父母明白,他們乃自願進入曠野隱修,或像耶穌一樣「被領往」該處,並完全知悉他們將要遇到像猛獸一樣的試煉。那些強大力量將他們重重包圍,一輪攻擊後稍作撤退,其後再次施襲。一股更強大的力量將臨於他們,協助他們應付內心掙扎;然而他們會告誡後輩別以為勝利乃唾手可得。他們確實可以一嚐他們所尋求的那份平安。這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並非空中樓閣。但要永遠安住其中卻不容易。


憂慮乃自然反應,讓我們意識到可能傷害我們或我們著緊的事物。焦慮症是一種持續、來源不明的憂慮,患者尋求具體成因去合理化這份憂慮。不管具體或隱晦,憂慮是一頭猛獸,能摧毀平安,褫奪我們愛與接受愛的能耐。找出其成因是必要的。但我們人類難以單靠像找出成因這方法而擺脫焦慮。難怪「不要害怕」這句真言在聖經中重複出現了365次。我們每天總有憂慮。有何良方妙策?我應該對那位沒戴上口罩的女士說「天主愛你」嗎?或許吧。然而,敬畏天主乃由來已久的療法。日常不由自主的憂慮與對天主的敬畏存著天淵之別。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敬畏天主。「孩子們,你們前來聽我指教,我要教你們敬畏上主之道。【詠34:12】」正如偉大的法國聖人保堤埃聖依拉略所說,我們因著服從、聖潔和認識真理而學習敬畏天主。因此,對天主的敬畏完全包含在愛之中,只有完美的愛才能明確地驅除憂慮,並馴服這頭猛獸。


文之光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