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三周星期四













(路加福音11:14-23: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


我在四旬期有個原則,那就是把每日反省控制在一頁以內。這就意味著常常要把觀點之間的聯繫省略掉,因而導致觀點表達不夠清晰。抱歉。


昨天我的思路就彆扭地跳躍了:從真理如何難以理解,跳到了如果試圖使一切事物明確及可量度,這可能就會讓我們失去目標(‘Missing the mark’)。(「失去目標」在希臘語中的字面意思就是「罪過」)。其結果就是我們只剩下一種抽象,一撮灰塵。就像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的主人公一樣,他的女友是個電腦程序,當芯片壞掉時,她就終結了。


我在昨天的結尾處講了若望·邁恩(John Main)關於我們在默禱中所做的(放棄想要搞清楚的企圖)與對天國教義隱含的、革命性的領悟之間的聯繫。這並不容易,但卻很有效。當你放棄了自己所認為的達到某一目標的最佳方法時,你才會突然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目標一直都在那裡。「傻瓜,為什麼我以前沒有看到呢?」這就是我說「失敗的成功」的意義所在。


追求幸福,天經地義。今天,我們不斷地被告知:人人都應該把追求幸福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因此政客和其他一些人會過度關心如何讓人們在短期內感到幸福從而獲得支持。事實上,每個人想要的只是沒有痛苦,而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想要痛苦或者喜歡承受痛苦,那不是自然的,即使這能給人帶來快樂,它也不是幸福。


當然,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幸福,都希望快樂、沒有痛苦。這個要求很高:只有靠運氣。但是,如果我們明確地以幸福為目標,那麼就必然會錯失它。一旦錯失,就會讓我們感到不滿足和不幸福。這並不意味著天主或宇宙不希望我們幸福。相反,這表明幸福在於我們有沒有一份正確的處置(right disposition),面對事物的本來狀態(即在某種情況下它是快樂還是痛苦的)。


正確的處置,意味著一種接納的和實事求是的方式。這取決於如何安排我們的心理和情感,如何對待環境。「【基督】為了那擺在他面前的歡樂,忍受了十字架。」(希12:2)這並不意味著他想受苦或樂在其中,而是他知道苦難是通往何處的橋梁。他準備好了,而我們還需要訓練如何幸福。


幸福、快樂、痛苦、和平,與其他記載於福音中天國經驗的品質之間,都有聯繫。若在自己的經驗中瞭解它們,當中隱含的真理,便可從書本上和頭腦中,進入我們的內心。


文之光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