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三周星期二













(瑪竇福音18:21-35. 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

有時候,有人說他們在夢中,能夠找到自己最深刻、最充分想要的東西。他們的說法,就像他們在處理一個複雜的問題,突然之間就簡單地、優雅地、完美地解決了。科學家經常使用這些術語來描述他們最大的發現。當做夢者醒來時,他們仍然從純粹經驗到真理而顯得光彩奪目。但是,當他們試圖回憶著背後有什麼使他們感到充實和喜悅時,光彩迅速消逝。很快的,當他們回復到日常時,日常的意識與這他們的發現相距甚遠。實際上,他們甚至忘記了他們一直在尋找的是什麼。剩下的一切只是尋找和發現過程中所產生的餘光。但是對夢想的生活而言,我們已經不知道失去了什麼或如何失去了。難怪人們想知道他們在來世會記得今世的什麼。也許這是關於我們對「求存」的真正疑問——以後將沒有記憶,因為全部都是現在。


在一般的意識水平上,有某些事情我們無法解釋。我們嘗試的越多,現實就越退得遠。例如,如果你一直試圖解決「上帝的問題」,那麼你將被許多構想和反論證束縛著。你可能會成為該理論的世界專家,但你對上帝的體會也會消失不見,變得乾枯和變味。


真理的難以捉摸是對我們左腦的永恆挑戰。甚至連「道路」與「真理」也是一個挑戰。隨著歲月流逝,我們可以強烈感受到我們正在「跟隨耶穌」的共融感。有時候,當你想離開這段關係時,你會對自己重複聖伯多祿的話:「主,我們去投奔誰呢?’」然而,儘管如此,以及千年來有多少對耶穌及其對人類意義的神學闡述,都沒有找到一個解釋。 「他是誰?」或「他做了什麼?」的問題使我們邁向漸行漸遠的地平線上。當你向沒有跟隨主的人解釋自己的信仰時,你可能會有點尷尬。但另一方面,這或許也證明了成為信徒並不是虛假的。甚至更奇怪的是,你越接受這種不能削减的未知,內心越能感受到平安。


對這種特殊情況的進一步說明是:在默禱中,當我們放下自我意識到一個程度,我們的意識會更充實。曠野教父母們說:「知道自己在祈禱的修士,並不是真正在祈禱。」這句話說明了:在本質上,人一生最崇高的體驗就是什麼。這聽起來也許與其他的弔詭一樣荒謬及令人費解,但是它也具有我們傾向信任的權威。也許因為不可能被解釋得到的事實,表明我們可以相信它是真實的。


文之光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