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發現若望格世安的教導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1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1年10月28日
當若望邁恩成為一位隱修士時,他「被給予了另一種默禱方式,他在本篤會初學生的身份狀況中以服從接受了它」。他在《革撒瑪尼會談集》中解釋說:「回想起來,我將我人生中的此一時期視為偉大的恩典。不知不覺的,我的初學導師就開始規劃去教導我與我生命的中心分離。我學會了超脫對我來說最神聖的操練,並以此為基礎來建立自己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我學會了在天主之上建立我的生活。」他的信念「天主不會讓我永遠在曠野裡徘徊,祂會把我召回到祂的道路」是合乎情理的。我將讓你在書中發現若望邁恩如何被引向奧斯定·貝克的書《神聖的智慧》,然後又轉向格世安的《會談集》。用若望邁恩的話說:「在他的第十會談中,我非常驚奇地讀到了使用一個單一的短語來達到祈禱所必需的寧靜之操練- 『思維驅逐並抑制了所有豐富思想的麻煩,並約束其達至一個單一詞彙的貧窮』。閱讀格世安的話語和他《會談》的第十章中有關持續祈禱的方法,我再次回到了家,回到了短誦的練習中。」
若望格世安(365-435年)曾強烈地受到艾瓦格略的影響,他在沙漠教父和教母中最尊敬他。但是,從他的《會談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僅曾坐在艾瓦格略的腳前受教,而且還坐在至少15位其他男女院長的腳前,並且將他們的教導也變成了自己的教導。他軟化了一些沙漠教導的嚴苛性,簡化並使其適應南高盧的環境,當他離開埃及沙漠後建立了兩個隱修院,一個為男人,一個為女人。此外,他在多樣性中創造了一致:他根據沙漠男女隱修院長的個人語錄和教導,構想出了一個條理清晰的實踐和思想體系。他確實是負責將沙漠傳統帶入拉丁語西方世界的人,並因此對聖本篤和整個西方隱修運動表現出了一種巨大的影響。儘管聖本篤建議他的隱修士們每天都閱讀格世安的作品,但此操練也在本篤傳統中被忽略了數個世紀。若望邁恩和文之光再次將其引起基督徒世界以及本篤會兄弟姐妹們的注意。再一次地,若望邁恩並沒有如他起初接納格世安的教導時而已,而是也對它進行了調整 - 這次不僅是為了隱修者,而且也為了20世紀的在俗男女。
格世安的教導是以公元4世紀時埃及沙漠隱修士們的教導為基礎,而20世紀的一位印度教僧侶則證明了這種祈禱方式是多麼的普世性。我們在兩者中都發現了用一個詞來作為輔助手段,使我們充滿各種思想的忙碌思維變得平靜的同樣堅持。格世安和Satyananda都認為此一祈禱短語的重複是一個重要的準備階段,是一種超脫的方法,一種訓練思維以實現不費力的專一專注之方法,從而引致平靜的祈禱和默觀祈禱,並留意在我們心中的天主之慈愛臨在為終極目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