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聆聽的藝術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1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們經常聽到說默禱很簡單,但並不容易。讓我們考慮一下它是以何種方式為正確的。在若望邁恩對默禱階段的描述中,他首先提到了誦念短誦的重要性 - 旨在於整個默禱期間操練它。當我們開始默禱時,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意向。但它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它呈現給我們的第一個障礙,是誦念它似乎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持續全神貫注於我們的詞彙卻並不容易。它似乎是一個反复的機械動作。我們的自我很快就會尖聲說:「這太無聊了!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個詞。」但是我們忘記的是,這不僅是我們重複的任何詞彙,而是我們需要以忠信和愛心關注的一個禱詞。因此,我們忽略自我的評論。但是隨後,我們立即遇到了第二個障礙,因為要排外地專注於我們的短誦,我們需要拋開其它的想法。這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兩者是完全相連的。如果我們不全神貫注的重複自己的禱詞,那麼我們就會在思想之中失去它了。
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似乎在誦念我們的短誦上做得很好,但突然我們意識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我們在雙重軌道,正如舊錄音機那樣的。它們會播放一個軌道,但你同時也可以聽到另一個軌道。我們的確在一個軌道上不斷重複自己的禱詞,但是與其將我們的思想拋在腦後,它們卻快樂地沿著另一個軌道行走。處理該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通過給思想命名並返回我們的禱詞,來疏離自己與思想及其伴隨的情緒。但是很快我們就感覺到自己正在不斷地這樣做。自我再次做出了一種輕蔑的評論。它告訴你在返回自己的短誦比誦念它的次數更多。如果我們讓它這樣,那麼我們就在一條不歸路了。激怒和厭煩也來自於自我,因此使我們很好地受其控制,使我們受長期以來建立在自我之上的所有思想,擔憂,希望和夢想的支配。但這正是我們需要拋棄的思想。它們是我們表面意識的一部分,但默禱是要超越自我,並進入我們意識的更深層部分。我們需要「拋棄自我」,以在基督內找到我們的真我。但是這種介於短誦和我們的詞彙之間不斷的來來回回,為自我提供機會去勸阻我們做默禱,通過強調缺少平安感,以及此階段的思想可能會發生:「這有什麼意思?我只是坐下來思考。默禱不適合我。」而我們就放棄了。
在旅途中幫助我們的是默禱的第二個意向–聆聽我們所說的短誦–深切和忠實的聆聽是付出全神貫注的注意力,這是愛的一種表達。文之光在《無我的自我》中將這種忠實專注的聆聽視為一種達致完整性的方式-自我與真我的整合,我們的整個存有與意識的和諧- 在音樂術語中:「正確和精準的調音,通過與超越自我的音樂接觸,存有的音樂恢復圓滿……通過聆聽更深層次的和諧……基督的更深層次的和諧,我們吸引入了和諧的完整。」但是,這種全神貫注的態度,將我們的表面意識拋諸腦後,需要一種勇氣,承諾,毅力和信德。正如若望邁恩在《沉入靜默》中所強調的:「默禱是信德的祈禱,因為我們必須在祂出現之前就拋棄自我,而且沒有預先的保證祂一定會出現。」但是,如果我們確實找到了這種勇氣和信德,那麼就不再是一個誦念或聆聽的問題了,而是短誦在我們的心中迴響,就在我們存有的中心,天主所居住的地方。天主就是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