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主有偏愛嗎?- 文之光神父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11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歡迎來到我們團體外展項目的第一個默禱研討會,以此迎接普世團體成立二十周年。
我曾經問過一位明智的年老拉比一個問題 - 天主有偏愛嗎?
他想了一會兒說道,作為一個年輕人,他曾明確地相信天主有偏愛。天主的偏愛就是衪特選的民族,特選的子民,猶太人。到了中年,他重新考慮這一點,並逐漸意識到天主沒有偏愛,天主的愛平等地分配給所有人。耶穌告訴我們:「你的天父使太陽升起,照耀義人和不義的人,降雨給善良和邪惡的人。」因此,沒有偏袒。
但是,這位年老的拉比對我說:「年老之後,我回到了我最初的看法,相信天主確實有偏愛,但現在我感覺天主的偏愛是雅威的貧窮者 (anawim),即世上的貧人、無聲的人,被忽視的人、被壓迫的人。」
耶穌確實對兩類群體特別關注,或指出了他們特殊的重要性:雅威的貧窮者、窮人、被忽視的人、被壓迫的人、邊緣人和兒童。有一次,衪指著一個小孩子來闡明衪的教導的核心和本質,就是關於天國的純樸和無力。
以下出自路加福音:
他們中起了一個爭論,關於誰是他們中最大的那位。耶穌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領來一個小孩子,叫他立在自己身邊,對他們說:「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因為在你們眾人中最小的,這人才是最大的。」 (路9:46-48)
我認為這個福音故事對於今天的研討會,以及我們團體開始為兒童教導默禱,尤其是在學校所開展的工作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我們團體當中有21個國家也有在學校教授基督徒默禱的課程。
我們可以引用耶穌的另一番說話來描述衪自己對兒童的理解,以及兒童的重要性:
「除非你們變得像似兒童,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18:3)
當我們談論默禱時,我們很可能會用到這一番說話,因為我們試圖用盡可能少的詞彙來解釋默禱的純樸。若望邁恩的重點是在於操練的簡單性,無論是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方法也是一致地非常簡單。默禱具有挑戰性,它並不容易,因為它很簡樸。
我認為這句關於接納兒童的說話 - 「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特別有意思,因為它指出了孩子和已成年人狀態之間本質上的區別,孩子與成人之間的分別。它也談到 「收留」一個小孩子的需要,或者今天我們可以說是與他們建立聯繫,回應他們,對他們負責和為他們負責。去收留兒童。
我們如何在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中收留兒童呢?當今,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對此強烈地敏感。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多容易摧毀童年,以多種不同的形式虐待兒童,在他們心靈留下終身的創傷。那麼,我們如何收留一個小孩子呢?我們如何與他們聯繫起來呢?耶穌的這些話語給予當今教育的意義之重要啟發,也是為何我們現在要急切地教導兒童默禱的原因。
在準備更瞭解教育靈修和兒童的靈性生活時,請思考一下耶穌的這些話。教導和塑造兒童是我們成人的責任。我認為我遇到的大多數父母都遭受著某種失敗感,或者不斷地感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應該做的一些事情卻忘記做或不能夠做到,我相信老師們在很多時候也有這種感覺。這是一種沉重的責任,當我們感到我們至少開始履行這責任時,它便成了一種令人愉快的責任。
教導和塑造兒童是我們的責任,但教學相長,我們也在學習。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除非老師向其所教導的人們學習,否則任何老師都無法有效地教導。這就是為什麼聖神總是活躍於任何教導關係之中 - 作為一種相互關係的互惠。如果沒有智慧,知識,經驗的雙向傳遞,那麼教導僅僅是指示,教條灌輸,或者是機械化訓練,技術性培訓。教導包含著一種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最合適的距離必須得到尊重 - 必須維護在這種關係中不同的角色 - 但也存在著互惠互利的關係。
我認為在教導兒童時,我們可以學習我們需要認識的東西,以便恢復我們自己的靈性平衡。有一種很廣泛的錯誤和失衡的感覺,不僅與我們的經濟有關,而且與我們社會的許多機構有關,甚至與我們對社會是什麼以及應該如何運作的基礎理解有關。發生了一些不同步的情況;有些不平衡的狀況。
教導兒童默禱可能是重新平衡我們所運作的整個系統,是一種比我們想像中更有效的方法。
神秘主義傳統告訴我們,例如尼薩的聖額我略說道,每一個天主的形象和概念都是偶像,屏障和假神。我認為這是我們當代靈修的一部分,我們尋求一位超越二元論,超越判斷主義的天主。我們尋求一位超越言語對我們講話的天主,在靜默的直接親密中,可以擺脫我們自己的想像力,我們自己的欲望和恐懼的心理構造,因此我們所尋求的這位天主不是我們的自我或傷口的投射。一位可以在超然性和內在性中真正經驗到的天主。天主既在我們之內,也超越我們。在此發現中找到我們自己的治癒,完整,聖潔。因此,祂是一位神秘的天主,即時性的天主,當下的天主。
兒童能立即,自然而完全地臨在於當下的能力,使我們感到在某種程度上,兒童比我們離天主更近,或者兒童與天主之間的實質障礙比我們大多數人要少。兒童臨在於當下的這種能力就是孩子進行純淨祈禱,默觀,默禱和心禱的能力。
默禱講座系列2012A · 1月-3月 與兒童默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