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五周星期四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4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0年4月5日

不久之前,專家已經不時髦了。他們作為「體制」的組成部分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希望表達自己觀點的普通民眾。無論是體制還是人民,都不曾改變世界。但現在,一場席捲全球的健康危機卻正在改變世界。在這場危機中,專家成了我們信任的對象。我們信任他們,是因為與那些宣揚否認和虛假希望的領導人不同,這些醫學專家、統計學家和流行病學家承認自己的觀點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他們沒有宣稱擁有全部的答案,而且他們總體上還認識到了現在不是指責的時候。 生活在不確定之中是一種右腦功能。它是人生默想之路的一部分,包括了生活中所有的危機。在沒有默想的生活方式中,每件事都是超速、過度完成的,我們從一個虛假的確定性跳到另一個。突然的放緩和停工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從郊區獨自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到失去工作、無力養活自己或家人的人,再到印度數以百萬計的民工(他們被迫在接到通知後四個小時內離開,步行數百公里返鄉)。苦難和恐懼可以隔離我們,但當我們看到自己與別人有著相同的感受時,它們也可以成為橋樑。令人震驚的是發現不確定性有多大。因此,知道如何明智地面對它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必要啊。同樣令人震驚的是一種突然改變的時間感。 聖本篤所寫的六世紀修道院生活規則是很好的智慧來源,我們稍加修改後用於我們在博訥沃的生活。本篤知道不確定性:他創建的一個團體試圖毒死他,偉大的羅馬城(當時的華盛頓特區)遭到野蠻人的入侵和洗劫,他與一群性格迥異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他們隨時可能向不同的方向跑掉。他對不確定性的主要解決方案是製定每天的日程安排——當然有合理的靈活度——並遵守它。 對於許多單獨或與別人一起居家隔離的人來說,這也許是第一步: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時間表,涵蓋你需要做和想做的事,把它貼在冰箱門上。看著它,看看感覺是否平衡。它是否代表了普通人的共同需求——身體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調整時間表以反映人的基本需求,這是解決不確定性和放緩所帶來的恐懼和恐慌的第一步。這也是治愈恐懼和恐慌病毒的一步。它有助於我們在疫情期間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健康問題。當我們重新認識當下的感覺時,我們就會發現平安——我們在壓力下所失去的平安——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我們,更深入內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