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五周星期六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4月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0年4月5日

在危機中,不確定它是否會結束、如何結束,聽著別人現躉現賣並希望你相信的各種意見和預測,除了簡單地「做下一件事」之外還能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通過懷著信心毫不遲疑地做下一件事,就可以發現勇氣。甚至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有這種勇氣。最大的敵人就是恐懼所帶來的遲疑。聖本篤說:毫不猶疑地服從。在危機時期,我們幾乎不知道在服從什麼。但通常不知道後面的後面是什麼時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比我們所希望或想像的還好。 危機會以多種方式到來。它會悄悄地爬向你,或者突然從旁邊撞到你,讓你在一條濕滑的路上打轉。然而,真正的危機永遠不只是暫時的挑戰或煩惱。明天或後天早晨它還會在那裡,就在你所能看到的前方。再多的想像和希望也無法扭轉已經發生的事。那是它令人反胃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 儘管如此,它還會有新的形式,新的恐懼,新的問題:它會結束嗎?為什麼?你能活下來嗎?在一陣暫時的煩惱中,這個問題可以讓你清醒過來:「當然,我會康復的,」我們對自己說。但在真正的危機中,你不知道。你只知道你真有可能活不下來。也許這是最後一個。希望就取決於面對這種可能性。 在日益嚴重的危機中,你越來越意識到永遠無法回到過去的樣子,你也不確定前方是懸崖峭壁還是新的世界。時間會告訴我們這個冠狀病毒是什麼樣的危機。許多人感到生活再也不會一樣,復甦將會很艱難,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好的或壞的。我們也不知道能否記住最糟糕時期得到的教訓、會記住多久。 所有這些都是中期或長期的。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下一步要做的事,關起門來,居家工作,依靠別人來維持我們的生命或供給。我們會發瘋嗎?還是有意識地做下一件事,輕輕地、勇敢地潛入當下?我們必須保持心理平衡,同時學著放棄以前使我們失衡的許多思維習慣。這就是我所說的尋找一條默想之路度過危機的目的,而不是突然變得信仰虔誠。 這意味著放下焦慮和恐懼,不再四處窺探、預測未來、以期控制未來。默禱是訓練做到這一點的方法。默禱的成果很多,是靜默的革命。但是不要期望戲劇性的經歷或啟示。一直等到自己在感到恐懼和焦慮仍然可以平靜而清晰地做下一件事。這表明你已經在默想之路上了,生活有了目標和方向。每天兩次默禱,就是下一件要做的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