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五周星期二

已更新:2020年4月5日












我們的記憶儲存在哪兒?唯物主義者的回覆是,長期記憶儲存在大腦的海馬體,而像我昨天吃了甚麼晚餐的短期記憶,則儲存在大腦新皮層內。一個較微妙的回覆,把心靈層面視為真實(不僅只屬大腦的無意識活動),是所有記憶皆儲存在較深層的意識之中。我們最近進行了一次跨宗教的默觀對談,當中佛教代表Alan Wallace說,既然我們認為計算機的記憶並不儲存在鍵盤內,那為甚麼我們認為大腦使我們有意識?

我一位年邁的女長輩患有老年癡呆症十年,根本無法與人溝通。她的女兒們決定告訴母親其丈夫 — 即她們的父親 — 已經去世,儘管她們知道母親將不會知悉且沒有反應。當她們向母親告知有關消息時,她依舊含糊不清地說一些沒意思的話,但其後,淚水劃過她的臉頰。這未必能為記憶提供一些科學印證;然而,這卻表明縱然大腦衰退,意識仍然倖存,就像已證實腦死但正接受醫療護理的病者,被發現仍存有意識一樣。

看到與我們一同生活和摯愛的人失去記憶,並離我們而去,是雖生猶死的經歷。我們一生觸碰到許多傷痛程度不一的死亡,但這一定是最沉痛的一種。然而,就算在這種情況下,縱使我們用以傳遞相互認同和關心的所有信號皆變得暗淡無光,我們仍能在意識深處聯繫起來。

深層記憶的持續存在 — 而愛是一種不斷被憶起和更新的記憶 — 不會否定死亡。在某種程度上,它使死亡更不可逆轉和令人懼怕。然而,它超越死亡,並突顯生命乃偉大的永恆。生命是無法消滅的。意識本身就是生命,記憶彰顯愛比死亡更為強大。

我們從人際關係學懂了這一點。偉大的靈修傳統亦然,它們透過延綿不絕的意識長河傳遞活生生的記憶,這記憶將我們連接至共同的發源地,同時又讓我們得以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繼續邁進。對今天所有人來說,我們每人的生命旅程皆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和恐懼緊扣。我們當中,部份人已經歷喪親之痛。這一切觸發我們對朽壞的身體及自己無法逆轉的驟變的認識。

然而,在這黑暗時期,因生活過度紛擾而被抑壓的集體記憶又重新被喚醒:有關生命的記憶,生命乃經歷一躺心靈之旅,以奧秘開始並終結,滿載難以言喻的痛苦和歡樂,卻又充滿奇蹟。是奇蹟最終令我們得以擺脫恐懼。我們首先得面對真正的困境:就像此刻我們失去靈修路徑,缺乏意義之源,看不見隱藏於死亡陰霾下的生命之光。這些皆屬於存活在我們唯物主義和虛妄中的另一種病毒的徵狀。將之牢記在心,足以戰勝死亡和垂死的恐懼。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