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五周星期一

已更新:2020年4月5日












什麼是「正常」?有一次,我跟一個人談話。她非常生氣,覺得自己被一位朋友出賣了。我想那位朋友肯定做得很糟糕,但我更容易做到「客觀」。我會這樣想:「嗯,也許他們並不想傷害這個人,也許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當你自己沒在十字架上時,這樣說很容易。 耶穌達到了最高的客觀,而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稱的假客觀。這種最高的客觀是以最大的主觀為基礎才達到的——此時他完全了解自己,準備捨棄自己的精神交給他的源頭、永不分離,而且放棄任何對自我的貪戀。當時他在十字架上,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有趣的是,他沒有說「父啊,我寬恕他們……」 當「我」在寬恕的時候,寬恕的痛苦和劇本有著太多的個人聯繫。當他為他敵人那駭人聽聞的、邪惡的無知呼求寬恕時,他則是完全連到了源頭本身。他的臨終遺言告訴我們他到達了哪裡,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在哪裡。 我們再回到生活中。那個感覺自己被出賣了的人向我分析並譴責那個傷害了她的人。我們大家都是這樣做的:試圖理解這是怎樣發生的,用一種責怪但假裝客觀的方式來解釋它。對此我們還常常使用心理學語言。也許我們對別人的心理評估是有些道理的。但這或許並不是我們有權使用的真理。當我們說「這不正常」、「有哪裡搞錯了」、「他們不大對勁」等等類似的話時,這一點就變得顯而易見了。耶穌沒有對他最後的困境說「這不正常」。事實上,這太正常了:我們責怪別人、釘死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真理的傷害。在人際關係和機構中,沒有什麼比找替罪羊更正常了。 即使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也很難確切地說出十字架為世界做了什麼,它為什麼如此重要。事實上,除了復活的光輝,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他苦難與死亡的奧秘的全部真理中有一點是有幫助的,那就是它揭露了謊言、自欺欺人、對傷害我們的真理的恐懼,揭露了找別人當替罪羊是逃避真理的一種方式。 在這場危機中,我們都在經歷了痛苦。如果可以的話,應該避免或減少這種痛苦。但如果做不到,就讓我們從中吸取教訓吧。希望在這一切過去之後,開始恢復時,我們能對「正常」的真正含義有更好的理解。正常的時間利用,正常的天氣,正常的關係。我們如何利用這段時間有助於我們找到中心與平衡。十字架也像徵著中心與平衡。這樣我們就不那麼容易指責別人,更願意做好自己的行動。僅僅通過成為我們自己(就像耶穌所做的那樣),我們就可以成為真正正常的轉化劑。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