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神聖療法的進程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8月16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當我們同意去到內室時,即治療師(天主)的神聖處所,那裡會發生兩件事。在那裡,我們關上了自己的思想和自我反省的門,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認同基督天父視為阿爸的經驗。你將自己的整個存有、關注、意向以及你的人格,過去和未來都置於神聖的愛中,在幾分鐘內你便將自己給與此臨在。在時間的進程中,神聖療法非常實際,具體和實用地作用於我們特定的傷口,他人有意或無意地在我們的幼兒期所造成的損害,以及我們進入理性年齡時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我們談到了對幸福的情緒規劃如何引致假我的發展,及我們對團體的過度認同會影響我們決策和行為,多少的文化條件進入了我們思考或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如何對他人做出反應,以及我們如何規劃未來的生活。
當我們開始通過常規操練而頻繁進入內室時,首要紀律是終止刻意思考任何關於日常心理意識的事物。當我們停止思考某些特別事物時,作為永動機系的想像力開始提示一些要思考的事情,一些我們可能很長時間都想討論的事情。一旦我們安靜下來,沒有刻意訓練的思考,隨之而來的便是從過去或我們的記憶或我們的外在感官,在群組中或在我們默禱的任何地方中獲得的建議。然後,我們發現自己不斷被不想望的思想所轟炸。它本身使人非常惱火,但也令人謙卑。有些人告訴我,直到他們試圖安靜一分鐘,他們才知道有多少垃圾東西穿過了他們的大腦。閉上你的嘴很容易,但關閉內在對話是一項艱鉅的工作,而且不能靠武力來完成。所以它必須逐步達到,藉著從我們意識流中所擁有的各種思想形式,我們在興趣中發展自由。當我們進入內室時,我們努力靜止和靜默地等候著主,對所沉浸的神聖臨在和價值開放。
對我們本質善的肯定是神聖治療師傾向於強調的第一件事。不是所有人,但是大多數人都會經驗到一定程度的靈性之旅的春天,即一種通過參與禮儀,閱讀經文或一些簡單的服務而產生對天主的熱情或興奮。實際上,靈性之旅的開始不是做很多服務的正確時機,因為第一個需要被服侍的人原來是我們自己。在開始做很多志願工作之前,我們需要在祈禱中建立自己,否則我們會沒有時間祈禱。我們說:「我做善事,所以我不需要內室。」 如果你傾向於用善事來代替在靜默時間中等待天主的話,你就更加需要內室,且意識到我們存有的價值,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它們也很有價值,但不如可以加深我們真我經驗並與最內在存有之認同重要。那就是我們參與神聖臨在,並在某種意義上與居住在我們中心或真我之內的天主認同。
當我們對天主的信心達到一定程度時,天主就會開始運作內室的其他方面,這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終生雜亂無章的情緒資料,通常從最接近我們皈依的時間開始,以及隨著我們人生時光的各個層面,直到最初的童年。
在近東和其他地方,他們擁有所謂的「土丘」。它是一個建立在另一個文明之上的系列文明。顯然在那些日子裡,如果你的城市被敵人征服後,他們會將其燒毀,並在遺址上建造一個他們自己的。因此,我們看到一個相互疊放的文明,以及時間流逝所提供的塵土和樹木的覆蓋。所以土丘看起來是一個在地平線上的塊狀物。它是考古學家的喜悅,因為它意味著一切合而為一,他們可以挖掘並深入研究各種文化,以及從歷史開始就居住在此地上的人們。因此,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學家,你顯然首先會清理其頂部。然後,你將進入第一階段的文明,收集精美的陶器並將其送往英國博物館,或者如果它只是一塊破裂的石頭,你會把它扔在垃圾場上等等。然後,你會去度假。一年後,當考古季節恢復,你會帶賓夕法尼亞大學或某個地方一些的學生前往。你將再次開始挖掘下一個文明,重複做著相同的過程。你保存有用的東西,然後扔掉垃圾。這樣一年又一年,直到你終於回溯至最早的文明,即土堆的最底層,我猜是石器時代吧。然後,考古學家們離開去尋找另一個土丘。
聖神在內室的工作與此有些相似。它好像看起來非常的混亂和觸摸不定。但是,在此進程中卻有一種確定方法和極大總量的智慧。所以,天主帶我們去我們所在的地方,這是靈性之旅的春天。換句話說,當土堆頂部已經被清除,然後是挖掘我們個人生命整個歷史的真正工作,它始於你皈依的地方。如果你是在中年時皈依,你便會經驗中年危機時期的優缺點。
聖神的工作是什麼?衪保存一切在我們個人歷史中美好的東西,衪也邀請我們放下對我們的生命產生過度影響的垃圾。因此,我們可以說祂從我們中年危機到成年晚期,成年早期,青春期,童年晚期,童年早期和嬰兒期工作。
每次衪進入時,衪都會保留好的東西,而扔掉那些不好的東西。因此,我們的心理經驗將是聖神搜尋我們內心深處的事物,衪最終來到了童年時期,那裡是許多問題首先開始的地方,創傷性情感以某種特定的情緒或程序來過分認同追求幸福時的控制或安全感。
正如你在靈性之旅上前進,在內室的工作中,你的心理經驗將是你變得越來越糟。你不是真的變壞,你只是發現自己一直有多糟糕。這是一個釋放信息,因為你現在知道自己一點也不壞,但你只是受了每個人都遭受的苦難,即在那個脆弱時代的人類狀況和尋找生存手段的掙扎。你要做的基本上就是處理安全感,力量和控制,情感和尊重的本能需求。因為你是一個嬰兒,不能運用理智去修飾你的慾望,它們變成了荒誕,無限和非凡的,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僵化,在從4到8歲的社交時期,如此類推,那時我們是毫無疑問地接受我們的群體、父母、種族、國籍和宗教等價值觀。換句話說,我們認同並客觀化了我們祖先在瘋狂地尋找幸福的嘗試中之所有邊界和分裂。我們繼承了他們的所有錯誤。直到如今,人類並沒有發展很多,並且一直退化至進化的初期階段。例如,種族問題基本上是部落問題,而部落問題基本上是2或3歲孩子的心態問題。所以關於族裔忠誠根本沒有什麼令人欽佩的。就像一群小孩子在自己的神話中假裝他們在海邊建造的城堡是神聖的,而海水會將其沖掉。它們不是神聖的。他們只是孩子們的創造。
在福音中,耶穌不懈地推翻自己所繼承的文化中的種族和宗教擴張,假定或預先包裝的價值。他頻繁且有力地逐漸削弱其可信性,有時甚至會取笑它們。保祿將聖經智慧總結道:「在基督內,不再有猶太人或外邦人之分」(民族主義差異),「不再有男性或女性之分」(性別差異),「不再有奴隸或自由人之分」(社會差異),「我們都在基督內。」正是假我系統給我們一種分離的幻覺。我們沒有。在最深層次上,我們仍然合一。我們彼此之間看到的差異僅僅是天主之愛表現出來的多樣性。
因此,在內室中,這些東西必須被找出,我們需要它們的指導。然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逐步實行此智慧發展或福音價值觀的成果。
默禱講座系列2007年D十至十二月 - 人類狀況的治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