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默禱的普遍性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默禱是具普遍性的靈修紀律,是世上大多數主要宗教教派和傳統智慧的核心。在這些不同的傳統,有不同方式的默禱,並以同樣有效、各自的方式進行。在所有傳統的重點裡,均強調實踐和經驗,而不是理論和知識。這也是基督宗教真實無偽的紀律,雖然有時覺得這是世上保存得最好的秘密。
正如文之光一直強調,耶穌教導默觀祈禱(Contemplation),是這種祈禱之道蓬勃發展的原因。默觀祈禱尤其在於四世紀時的沙漠教父教母當中彰顯,由於他們均以耶穌的榜樣,作為生活基礎。若望格世安(John Cassian)將他們的教導,收集在「會議」(Conference)一書內。本篤會隱修士若望邁恩(John Main)便是從這些文獻中,為我們的時代的一切人,將它重新復興,並命名為「基督徒默禱」。這種祈禱不祇屬於沙漠教父教母的祈禱,亦是歷代延續至今、無數基督徒秘修者(mystics)的祈禱之道。V這種祈禱早於「教會大革新運動」(Reformation)及羅馬天主教與東方東正教(Orthodox Church)正式分裂多年以前,已被確立,因此,這是美麗的「大公」(ecumenical) 共同祈禱方式。
我們不要忘記,所有祈禱方式均屬有效。文之光說:「默禱是今天教會生活的很大部份中、被人遺忘的元素。它並不排斥其他類型的祈禱,反而加深我們對聖事和聖經的虔敬。」 他以古老木造車輪的形象,解釋所有不同祈禱方式之間的聯繫。
車輪的功用是要將手拉車推動。祈禱就是將我們的靈性生活移動、朝向天主的車輪。車輪要與地上接觸,方能轉動。假如車輪不能接觸地面,便不能將手拉車移動; 這樣,車輪祇會旋轉不前。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祈禱一段真實的時段和空間。車輪的輪幅就像不同的祈禱方式。所有的祈禱方式均屬有效,包括聖體聖事、求恩代禱、不同的聖事、聖經誦讀,以及個人敬拜等。
輪軸能夠使各個輪幅互相靠緊,並移動車輪。各個輪幅在輪軸中,凝聚相遇。我們可將輪軸譬喻為駐居我們心內的「耶穌的祈禱」。車輪的輪軸內,存有靜止。沒有核心的靜止,車輪不能轉動。默禱是前往我們存有(being)的「核心」的靜止狀態。當我們默禱,便走進這核心的靜止。這靜止是我們一切動作、行動的核心,藉著駐居心內的基督,朝向天主。這就是行動與默觀祈禱的關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