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5. 轉化的宗教

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了解自己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將宗教作為一種歸屬系統而不是轉化系統,宗教主要的反省和映射了當地文化,而不是為其提供另一種選擇。


你知道舒馬赫寫 (E F Schumacher) 的《因小而美》 (Small is Beautiful)。這可能是他知名度更高的一本書,但他也寫了一本鮮為人知的書,名為《迷途指津》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他說我們必須恰恰從希伯來人開始的地方開始。猶太人的啟示始於梅瑟五書,法律,結構,身份,邊界,確信,秩序,權威和明確性。那就是自我開始自我建構的地方,而這是必要的。導致大多數人在許多文化中所作的是幾乎完全的依靠外在權威。外在權威告訴我真相是什麼,告訴我該怎麼去做,告訴我什麼是對與錯。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在許多方面,我認為這是一個必要開始的地方。就像親子關係,你必須要有其他人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有效的和無效的,什麼會傷害你,什麼不會。這正是我們在肋未記和民長記中所看到的細緻極微的嚴格法則。


我的觀點是,大多數宗教停留在第一階段–只是繼續遵守法律,結構,秩序,權威,確信和明確性的任務,一遍一遍又一遍。無疑地,天主教會又回到了此處,因為在混亂的時期,它確實可以消除你的焦慮。它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而且,如果你的關心是消除焦慮,那是你應該去的地方。我觀看9/11以來的大部分美國基督教教堂,在我看來,教堂已經成為恐懼者們尋求庇護的一個地方,僅此而已;多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得到一個快速修復,秩序,明確性,權威和確信的擔保,因此我不必陷入現實中一直存在的神秘混亂之中。


它從梅瑟五書,肋未記和民長記開始—法律。然後,又有同等份量的希伯來文聖經,我們稱為先知書。毫無疑問,我們所說的舊約聖經部分中的希伯來文經文最被忽略,最少引用且影響最小,因為先知書總是從內部呈現出另一種透視。正是他的神秘相遇賦予了他權威。他不是一個通常被祝聖的神父;他不是當權者。但是,賦予他批判權的正是他的神秘相遇。因此,我們看到的是一旦進入先知層面,即是內在權威的浮現。


首先,你擁有外在權威,並且幾乎獨自依賴它。然後,一旦你開始認識自己,一旦你深入並在某在層面與聖潔者相遇,你就會發現對外在權威的依賴減弱了。而你在那個階段會變得非常危險。因為那時大多數人(不是大多數人,而是很多人)所做的就是完全將依賴轉變為內在權威。自那時以來,即60年代的叛亂和持續的混亂。我們稱之為後現代主義。



大多數人對外在權威、政府、人民、團體、戰爭以及教會所帶領的歷史感到非常憤怒,不抱幻想和失望,以至於我們將所有權威都置於自己的內心。但這是必要的,或者你沒有將法律內在化。舒馬赫(Schumacher) 說:「你不會將它篩選或整理出來。」我們看到耶穌非常清楚地教導了這一點,例如,在山中聖訓的連禱中,他說「法律說……我說……」; 「法律說...我說...」,「法律說...我說」。


不應只是喃喃著法律而已,那隻是第一階段,儘管大多數宗教寧願留在那裡。猶太教,天主教和大多數基督新教派都這樣做。為什麼?因為自我想留在那兒,無論是天主教,基督新教還是猶太教的自我都是一樣的自我。這些問題永遠不會真正改變,除非以某種方式將其解構,否則你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我不在乎你的神學解釋,教義和教理是什麼。直到至高無上的自我以某種方式被切除之前,它將具有最終決定權和開篇語,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話語,就此而言。


我認為舒馬赫如此明智地講論的,是成熟的, 是希伯來聖經所做的,將引導你進入第三階段。因此,不僅是你過度依賴外在權威的梅瑟五書;不只是你過度依賴內在權威的先知書;還有智慧文學,其中有(已經在希伯來文經文中的書籍,例如約伯傳,許多聖詠,訓道篇,一些箴言,德訓篇,並且自然地以分散的方式出現在經文中)一種自相矛盾的掙扎,這種將矛盾凝聚在一起的能力。它可能在約伯傳中達到頂峰。


那是成熟的位置,最終你是一個在內在權威與外在權威之間舞蹈的人。那就是我們嚮往的地方。在我看來,那是成熟的位置。那恰恰是舒馬赫的《迷途指津》所講的。他說,只有完成前兩個任務才能解決第三個任務。因此,如果你只是停留在第一階段,那麼你顯然還沒有為神秘,悖論和對立的碰撞而而準備好,那就是十字路口;你真的什麼不能勝任,除了二元非此即彼的思想。


他非常清楚地表明,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移動像一個瀕死經驗。如果你沒有受過瀕死訓練(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如果你沒有受過瀕死訓練,那麼你就不會去。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機構性宗教永遠停留在第一階段的原因,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若望邁恩所說的關於「剝奪」的瀕死訓練。


我們進入到一個資本主義宗教,佔有,造詣,成就,靈性榮譽,靈性功績徽章的消費宗教;我們甚至稱它們為「大赦」。而且我們天主教徒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聖事表演掙得恩典。只要自我處於控制之中,表演原則就總是在蠕動著回來,因為那就是自我所理解的表演。我做的怎麼樣?我做的怎麼樣?始終注視著自己的肚臍,而不是無助地探究和陷入偉大的奧秘中。誰想去那裡?它總是讓人覺得快要死了。


在任何世界宗教中都沒有例外。任何宗教告訴你任何不同地東西 - 即它可以是向上成功的學習曲線-是對你說謊。那不是轉化發生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轉化性的宗教,而主要是將宗教作為一種歸屬制度,將宗教作為一種獎勵/懲罰制度,這當然並不需要任何真正的轉化。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1. 行動與默觀

當我在86年將阿爾伯克基的中心命名為「行動與默觀中心」時,我們爭論應將「默觀」還是「行動」放在前面。我選擇將“行動”放在首位。我仍然堅持認為你不會默觀,直到你過了一些生活,做了些事,犯了一些錯誤及潛入生活的奧秘中。否則,在我看來,你只會以默觀空想而告終,並稱其為偉大的奧秘或...

 
 
 
2. 三個幻覺

在我看來,正如若望邁恩所教導的,默禱克服了三種基本的幻覺,它們幾乎不可避免地導致你的政見將會改變,你的經濟狀況將受到質疑,你對批評世界所基於的社會經濟學觀點將很快會被帶走。 2.1 從教義到經驗 首先,對於任何經常默禱的人來說,所發生的是我們認為某些東西為必要的自我邊界,即...

 
 
 
3. 一個不同的視角

當我們在初期默禱中克服了那些基礎幻想時,我認為這不可避免地使我們朝著不同的視角前進。 請記住每個視角都是一個要點的視野。現在,如果你只從我是理查德羅爾,美國男性,受過教育的天主教徒之角度來看我,我就必須要捍衛所有這些小小的身份。但是,沒錯,我們是一個真正的教會,我們將要去天...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