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祈禱方法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2月1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0年10月8日
通常當告訴別人我們以基督宗教的傳統方式來默禱, 他們總會感到驚訝。基督徒默禱真的存在嗎? 當繼續告訴他們這種傳統早在初期世紀時已是基督徒敬拜天主的一部份, 他們的猶豫逐漸演變成藐視的態度, 他們會質疑: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 那為什麼我從來沒有在教會內聽說過呢?」我們可以溫和地解釋給他們知道, 因為宗教, 政治及社會原因, 這個祈禱方法由第六世紀開始已在西方國家被遺忘了。 當時我們走進了黑暗時期, 羅馬帝國被圍攻, 及至最後被日耳曼部落所侵擾。相反, 在東方基督教會, 這種祈禱方法一直存留至今, 演變成「耶穌禱文」。
但有什麼證據證明耶穌也有默禱而且衪也建議這種祈禱方法? 很可惜, 在聖經中我們找不到確切的地方明確地顯示耶穌以重複的短誦來默禱。但「阿爸」一詞經常掛在衪嘴邊, 我們也知道衪提議我們不要用太多的言詞來祈禱:「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說完這勸戒後, 衪除即以「天主經」作為一個例子來教導門徒怎樣正確地祈禱。(瑪6:7-13) 這遍禱文, 如果以耶穌所說的亞拉美語來誦讀, 聽起來是很有詩意和很有韻律, 也很可能是會不斷重複地誦唸。此外, 當我們發現耶穌推崇那稅吏的祈禱方式時, 就是不斷重複地說 :「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罷!」(路18:10-14), 我們就可以更加肯定我們的假設。瑪竇福音較早的章節中, 也有提及過這種祈禱方式, 在獨處和寧靜的氣氛中進行。我們知道耶穌除了與門徒以團體的方式一起祈禱外, 衪也會「...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路6:12) 我們聽到衪教導我們 : 「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瑪6:6) 四世紀隱士若翰.格世安把這段聖經章節美妙地解釋了 : 「當我們在我們的內室祈禱, 我們把自己的心徹底地從雜亂的思想和顧慮抽離, 把我們的禱告親密地和秘密地呈獻給主。我們祈禱時, 把門關上, 嘴唇不動, 在完全的寂靜中, 不以聲音, 而是以心來祈禱。」
耶穌是跟據衪所熟悉的猶太傳統來強調寧靜和獨處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聖詠找到 :「你們要停手!應承認我是天主。」(詠46:10), 也可從舊約中找到 : 「上主卻不在風暴中 ……亦不在地震中 ……仍不在火中 ; 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有時會翻譯成「完全寂靜的聲音」'sound of sheer silence; ) (列上19:13) 因此, 以少許的字眼作內在寧靜的祈禱絕對是基督傳統的一部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