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挑戰我們說,有錢的人不能進入天國。拉瑪那尊者(Ramana Maharshi)對學習也說了同樣的話,也相似地挑戰我們對價值的感受。
拉瑪那尊者說,透過瑜伽,不只是身體上的瑜伽,而是整個生命科學 – 擁抱著身體、大腦、心靈、道德和洞見:
修練瑜伽時,為一位學者,學術學習是個障礙,正如為在俗人士來說,家庭的牽掛也是一個障礙。若修練者不尋求超越因果報應,只有學術學習會把他貶至成為複製機器的狀態。那些不學無術者,從很多人認為的不足當中獲拯救,而學識豐富者反而成了受害者。
塔利班可能會選擇性地引用這個論調,為他們拒絕教育女性作辯護。有些人認為神職獨身是一個比婚姻更高的狀態,他們也可能用誤用了尊者對家庭牽掛的註解。這不是尊者的意思。尋求超越因果報應、燒掉過去的羅網、掌握現在和將來,意味著練習默觀。沒有默觀的話,日常生活的事務和理智知識會成了通往合一意識的障礙。
尊者指出,學習和本質上用理智走向靈修的進路,一如物質上的富裕,是多麼大的障礙。一筆大的財富可以使你感懷疑和怕懼,從而使你變得孤立。書本上的學習和意念可欺騙你,使你認為你知道更多的真理,而你實在並沒有知道那麼多。它們甚至能建成一座思想的淵博大殿,而現實上是另一回事 – 看似真實的知識,卻在一天被經驗的涼風所吹倒。
你不用每次在默禱前清空你的銀行戶口。若你每天兩次把一切投資在神貧裏,你將有不一樣的想法。誠然,每次我們默禱,我們蒙召去「捨棄一切思念想像的財富」(若望嘉先)。祈禱短句,就像達味袋中打倒「自我」的哥肋雅的石塊。
這是為何精神貧窮(從我們的自我中徹底抽離),是一個比我們在物質層面上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來得更深和更圓滿的改變過程。這是四旬期的核心。認識「無」,這樣你跟你的擁有物和社會地位的關係將會得到改變。14世紀的吟遊奧秘者理查德‧羅爾(Richard Rolle)這樣唱著:我甚麼都沒有。我甚麼都不想要。我甚麼都不知道。不知這首歌能走進多少個政治或理智世界中,高度防衛的權力中心呢?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