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2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五週星期五


當我們感到自己處於真實而現實的危險中時,生活會突然變得簡單清晰。我認識的一個人曾經陷入這種情況,當時牙醫發現他的嘴裡有可疑生長物,他不得不等待一周來確定測試結果。突然間,他陷入不確定、恐懼和焦慮的風暴之中。但他也發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超級清晰(澄明),因為他生活中的優先事項已經變得不言而喻,而無需思考或選擇。結果,他對生活的熱愛激增,讓他明白這是他在常規牙科檢查之前失聯的自然狀態。他的身體感官也得到提升,近年來變得遲鈍的生活情趣再次迸發出來。


可幸的是,關於癌症的指標是陰性的(否定的),但不幸的是,他又恢復了往常的半生活狀態(semi-vital state)。這是人生的一課。沒有什麼比暗示我們自己的死亡更能教導我們。


也許烏克蘭人也感受到這種清晰的爆發,他們正在為拯救國家的生命而進行激烈鬥爭。日常生活的決定和普通關係中的爭吵都包含在對愛和團結的承諾之中,這種承諾比對死亡的恐懼更強烈。這難道不正是我們在耶穌身上看到的清晰嗎?尤其是在若望福音中,當他經歷生命的最後時刻時。激情,愛的激情,或基督的激情(受難),都是需要經歷和轉變的過程。當我們經歷過,我們已經改變。若我們深入過死亡,若我們經歷那轉瞬的巨大棄絕,我們自身的變化不亞於一種復活,一種意識的徹底轉變。這種清晰永遠不會褪色。


丹麥存在主義哲學家克爾凱郭爾(又譯祁克果)認為焦慮(anxiety),他稱之為angst(顫慄、不安、恐懼),是人類自由的一種症狀。當它初次出現時,我們甚至可能會感到一種內疚:哦,我不應該有這種感覺。為什麼我不像臉書上的朋友那樣快樂?存在主義者認為焦慮既是對未來未知自我的渴望,也是對未知自我的拒斥。當我們面對它們時,絕望,意味著我們拒絕或不能做自己。


或者,我們可能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生活著,並步入不確定性之中。一旦我們接受我們存在的禮物——若望·邁恩認為默禱可以幫助我們這麼做——我們就會改變。我們成長。我們擴展。我們感到與存在團結在一起,這是一種比存在的焦慮更深刻、更豐富的狀態。相反,我們被我們可以觸及的唯一真正確定性所淹沒:希望。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