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文章結束時指,提高人類意識水平是所有智慧傳統和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責任。在個人層面,我們可能認為自己在智慧方面的貢獻微不足道,而對個人而言這或許無可厚非。但是,正如一間超市連鎖集團針對顧客的宣傳口號所說:「多少無拘」。
我們位處世界不同角落的群體曾與烏克蘭的默禱者進行了一次具啟發性的全球網上聚會,一星期後我們當中很多人反思了平等參與、分享和共襄合作的意義。這對於在我們物質主義文化中肆虐,高舉個人而衍生的孤寂病毒而言,是一種有效的疫苗。所有參加者皆有此感受,卻難以言喻。
耶穌復活後數年,塔爾索的保祿與伯多祿和雅各伯以及耶路撒冷耶穌運動的其他領袖爭論誰可獲准加入他們的群體。爭論的核心為:你必須是猶太人方能成為這運動的一員嗎?這場爭拗 — 從典型角度來看 — 是普世主義和分離主義間的角力。最終,基督那遼闊且融合的思想成為主流。
標誌著上述兩種觀點的包容結合,亦即基督的包容乃大,保祿同意為耶路撒冷受逼迫的基督徒籌款。這成為保祿後來福傳使命的重要一環。他從外邦基督徒群體中為他們的猶太人兄弟姐妹籌集了一大筆善款。雖則它只是一筆金錢,卻是愛的有力、神聖的象徵。
上星期聚會期間,與烏克蘭人一同默禱和分享後,我們促請參加者關注為逃避敵軍入侵的烏克蘭難民的需要。我們身處烏克蘭的兩位協調員Albert和Maria正協助湧入利沃夫的難民。昨天,我從我們的香港群體中獲悉,他們不到三天便籌集了超過三萬歐元,來支持這項純粹源自默觀之源的工作。這份禮物可算是愛與合一的聖事。這是一個例子,說明與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有關的群體如何以許多不同方式慷慨解囊,表達他們得悉我們眾人皆為手足的感激之情 — 這份認知是我們每天一起默禱的成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