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聖灰禮儀後星期四













最近我在聖地朝聖。接下來的四十天,也可以看作是朝向復活節聖時的一種內心的朝聖之旅。因此,我想我們可以結合著與納匝肋人耶穌相關的聖地,作為今年四旬期反省的開始。


與現實的朝聖一樣,默禱也有旅行,也有各式各樣的同等,既有不斷的變化,又有恆定的目標,是旅程中的旅程。事實上,人生之路也是由數不清的路段組成的,有時橫過馬路,有時遇上擁堵,有時會狂喜,有時又沮喪,總是充滿著各種的意外。隨著這一切的過往,我們通過適應現實來學著做一個好的朝聖者,從而擺脫我們那些試圖用於應付變化的不成熟的幻想。首先要拋棄的就是關於天主的幻想。


我們通常會認為天主是恆常不變的。我們會把天主想像成超越於人類歷史長河之外的外星生物。如果天主降臨人世,祂一定會像達官貴人(比如神職人員)一樣,有摩托車隊護衛著,把普通人攔住好讓祂通過。為了消除我們這種想法,天主以一種獨特的、令人費解的方式出現了:經由一位名叫瑪利亞的年輕女子,在只有大約150位居民的納匝肋小鎮上。這是一個落後而且與世隔絕的地方,居民們之間一貫相互爭鬥,而且這個地方還被殘暴的異教徒佔領著。猶太人有個笑話:如果一個猶太人被困在荒島上,他會建兩座會堂,以便他可以拒絕去其中的一座。天主在一個特別「人性」的地方成為了人。這時一塊一直以來都存在領土爭端的聖地。


納匝肋人耶穌出生於工匠階層,用自己的雙手勞作。他那些關於最深奧秘的教導都是用農業和鄉村生活的語言表達的。他沒有試圖用抽象的經文來描繪神的微妙之處。他總是使用那些最接地氣的符號,比如埋在田地裡的寶藏,夾著尾巴回家的任性的小兒子。他沒有把真理概念化,而是試著幫助人們自己發現真理,讓真理在他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可惜他通常都沒有成功。後來,一些人意識到他並不是給出答案,而是他自己就體現著真理——通過那些信息。


在納匝肋瑪利亞的房子裡(信不信由你),也就是加俾額爾顯現給她以及她回答「是」的地方,地面上有一塊青銅牌子,上面寫著:「聖言成了血肉」。這是開啟四旬期的一個很好的方向。基督教的神聖語言是身體。我的身體,你的身體,每個人的身體。既相似,又獨特。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