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四主日













「為什麼四旬期的今天,天主教神父要穿著玫瑰紅色的祭衣?」相信這個問題不是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問題。但是,它提供了我們人類家庭所遭受的焦慮,內憂外患的背後的一瞥。今天是「Gaudete(歡喜)主日」,傳統喜樂的禮儀儀顏色是玫瑰紅。


有什麼好高興的?沒有那麼多,但是喜樂卻不同。高興(有的話就要珍惜)取決於外在環境或關係形式。當高興持續時,我們很容易感激,以為高興的時光是永久的。畢竟,什麼是永久的?但是,喜樂卻不取決於外在環境和傳遞形式。喜樂源於自身之所是,綿延不斷,是純淨的泉源。沒有什麼可以阻止這泉源,除了我們自己黑暗的傾向,要把喜樂的泉水來裝瓶,甚是要擁有及污染泉水,正是在這純粹的無辜現實上,強加我們自己捏造的幻想和貪婪。


從失去幸福過渡到純粹的喜樂,在始初是很痛苦的。


幾十年來,我們已經意識到,空前的物質幸福,以為是富裕,其實是以不合理和不可持續的代價帶來的。我們的個人人性,文明和社會正義,理智和我們的全球家本身,正受到污染和濫用。但是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發出警報的人,被視為詐騙或嘩眾取寵。專門呻吟的、或嗟嘆的,也成了一個階層,甚至一個行業。政客曾幾何時是掌權的;但我們看到政治越來越成為弄權的掩蓋。任何形式的文明都必需有對政治和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可是這都直線下降。我們看到了選舉產生的混亂和野蠻的政權。


生活的喜樂被逐漸淡化,並被日益嚴重的不公平和超現實的自私所籠罩:今天,1%的人算是最富有的,擁有世界一半的財富;即使到了現在,正值保持社交距離、隔離檢疫時候,仍是最脆弱的人遭受最嚴重的打擊。那最富有的人中,有些人慷慨大方;但即使是最壞的人,也逐漸意識到這太虛幻了,難以繼續。憤怒的累積可能對他們不利,就像在民粹主義的被動侵略中一樣。但是妖魔化富人,也是不公平和不現實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治癒了一個天生瞎子的人。他的門徒問他,誰應該為這不幸負責,但耶穌拒絕判斷。他說療愈本身就是意義,療愈揭示了生命的神聖豐滿、存在的快樂,克服了人類的局限和障礙。耶穌便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上,並告訴他去史羅亞水池中,用那泉水洗淨。後來那個人說:「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曾經是個瞎子,現在我卻看見了。」


1772年,以前專責販賣奴隸的約翰.牛頓(John Newton),撰寫詩歌《奇異恩典》中亦引用相同的聖經字詞「瞎眼今得看見」。此詩歌還說:「此恩領我平安渡過,他日歸回天府」。

Comentario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