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二周星期三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3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你上次讀小說是甚麼時候?還是看了一套Netflix連續劇,它正替代小說以滿足我們說故事的需要?
西方文學可以說源自對生活歷程中所有事物的豐富想像,從日常瑣事和規律,到不幸和愜意時光。在昨天的反思中,我思考了心靈,特別是在極度痛苦的時刻,如何遊走於現況與虛構場景之間,嘗試營造不同形式的現實。一位出色的作家會在浩瀚的平行時空中挑選其中一項,專注於創作它一個令人信服的版本。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也會按其創作思路留下他豐富想像的痕跡,令讀者得以聯想角色及故事情節發展的所有其他可能性。奇怪的是,這使一個好故事看似「真實」,令讀者感到滿意。
對許多現代作家而言,從凌亂中梳理出井然有序的故事,似乎比不上對現實刻畫出無限的想像。他們給我們留下一個千變萬化、沒窮盡的感覺。正如《訓道篇》所言,這都是空虛,是追風。即使故事的開端,中段和結局皆不合乎我們的期望,也有助我們細味生活。詩歌和攝影的表達形式也相同,甚至音樂,它雖無文字或圖像,也能說故事。
對小說家而言,活於當下不一定是件好事。他們需要翱翔和神遊於可能出現的不同場口。然而,他們也需要定期安坐並馴服心神的紀律。像我們這樣的默觀修習者。
縱然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荷里活文化不斷蔓延,但世界仍然是一個難以猜透、惱人和絕妙的馬賽克。倘我們的思想和生活奔流不息,那麼這世界呢?故此,縱然「東方」經已西化,其智慧文化被唯物主義侵蝕,而「西方」正面臨文化崩潰,我們仍可以道出東西方的分野,並於其中加入南北半球不同的人性體現。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乃透過說故事而塑造的,從荷馬和聖經開始,藉此了解未可知的一切,訴說不可言諭的事物。沒有故事,我們會像沒動物作伴的亞當一樣孤獨。
很多時候,並在不同層面上,我們都與他人分享我們的個人故事,以表達信任和不息的愛。福音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在衪而言,內與外總非比尋常地渾然一體。這一體性,衪的聖神,繼續於我們的內外領域觸動我們。它包含人性,不強迫也不苛責地獻上自己。若我們對此認同,我們的生活便步武衪的腳蹤,而衪活在我內,賦予交織著愛的智慧。衪的聖神教導我們接納一切,並自此分割幻想與現實。對己忠誠,不逃避自己。
תגוב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