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二周星期一












當我們牙痛,或飽受憂傷、焦慮、飢餓,甚或鼻水長流的困擾時,很難默觀。在群體信仰的年代,人為禱告緣故,較樂意聆聽保持健康的忠告。今天,當我們發現難於擺脫以「個人經驗」作為一切事物的準繩和意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以默觀作為維持「安康」的工具。


或許挑戰在於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箇中底蘊。我們欠缺良好的宗教或精神培育,為遭受苦難做好準備,或建立起一個利他的修為習慣,例如默觀。但我們經已錯失太多賦予生活意義和維繫生活平衡的東西,故必須抓緊問題核心,並當一找到合適的時候和原因便開始默觀。若我們堅持不懈,最終會發現這經驗本身給予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我們應跨越自身的經驗。


假定你定期默觀。生活恬靜而有規律,充滿光明和希望。隨後,至親離世、個人損失,分居或離棄,疾病等苦難侵擾你的生活,像鐵棒重擊你的心靈。不論當刻你正處於成長周期的那個階段,你仍保持默觀,因為這種修練已熟習得像你身體機能般有規律。你現今已是一位默觀修習者:默觀已像呼吸一樣成為你的一部份。然而,當你安坐並嘗試唸誦語的時候,你的心神比第一天修習的時候還要來得渙散。腦海中充斥著有關一些尚未發生的情景的思緒。焦慮、哀慟、憤怒和悲傷亂竄,像一群暴徒侵襲你的心神,並破壞你有序的個人空間。


你知道苦難正在發生,並將會過去。但還要到幾時呢?有些時刻,像暴風雨中片刻的陽光明媚,你悉察自己身處主的平安之中,悅樂川流不息。然而,我們在思想和情感上正節節敗退。我們沒法制止這些思想激盪,因它們來自不能駕馭的情緒。它們也不合乎邏輯。我們強說,「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或「這不值得憂慮,因我不能左右」。然而,內心情感和腦海思緒卻總不受我們管轄。


在那些時刻,我們明白為何耶穌說:「你們不應掛慮,心裡不要煩亂,要信賴我」,也完全理解要做到這樣將何等艱難。然而,對有信德的人來說,銘記這教導會造就截然不同的改變。沒有素求或期盼,恐懼或希望,等待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我們亦難以計劃一個或許不太現實的將來,而在未有任何憧憬之前,我們只能先富想像地建構這個將來。就是這種不真實,令一切變得如此沉重。還很累人。我們陷入內心交戰:不可救藥地想像將可能發生的事,由期盼墜進絕望;但也害怕等待一旦結束,因為實際發生之事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來得糟糕。


就在所有這一切中,誦語在耳邊盤恒。我們潛移受教。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