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三周星期四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3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希望將這篇反思文章呈獻給我們身處意大利的團體,因他們有六千萬同胞鑑於新冠肺炎疫情而被禁足。我們全球所有團體都希望你們知道,在這艱難時刻我們記掛你們。我們不僅想念你們,還在默想和祈禱當中,內心藉友愛與你們緊扣一起。
請向我們傾訴你們的感受以及你們和家人的近況 — 我們樂見你們在我們的網站或博客上留言。我將與我們各地的聯絡員交談,看看他們是否希望與更廣泛的團體建立這種聯繫。倘要我想像你們的情況,我會聯想到兩個比喻。首先是荷里活的災難電影。許多有關疫症全球大流行的媒體報導助長這種看法,而事實上空無一人的街巷,交通停駛亦令人易生聯想。
但我聯想到的另一個比喻,是一項起始有時、終結有時的退省活動。明顯的區別是,退省是我們有自由選擇以何等方式和地點打發我們的閒暇。當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從被關押了八年的古拉格(Gulag)勞教所獲釋時,他說他回頭一看並哭了。他的淚水,混雜了獲釋的寛慰,以及對營內生活讓他看清自己和人心的感恩。他營內的經歷和際遇,啟發了他未來的著作。
有時,當我們被強迫接受一些事情,並因一股冷酷無情的外在力量而頓覺身陷囹圄,我們可能會因而怒火中燒或患上抑鬱。但有時,僅為偶爾我們得夠幸運,我們從被強迫的經歷中得著釋放,對現實有一個嶄新、令人驚訝的看法。我們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得著一種我們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找到,一直隱藏著的恩典。
就如默觀一樣,有時候我們像置身於沙漠之中,因焦慮或欠缺而變得枯燥,久久未能集中。一股空虛的荒涼感自四面八方把我們弄得筋疲力竭。我們認為,應做些有用的事,或自我沉溺。孤寂並非一個開放空間,於此我們仍心繫整個群體;而是孤獨、束縛,被丟棄或被遺忘的感覺。折騰的幽靈困擾著我們的靈魂。
然後,發自內心深處,一道來源不明、且無形的光芒觸及並恢復我們枯萎的靈魂,令它重現生命和希望。我不是說所有冀望皆已成真,實際上或許它們一個也沒有實現,我們仍忍受著痛苦或失落。然而,一種悅樂呈現了,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條道路,通往存在之源 — 我們的存在。
我冀望所有因外力而動彈不得的意大利朋友得以某種方式,至少可以偶爾獲得這種源自內在釋放的平安。我們祝願封城和隔離早日完結。我們如此希望,乃因你們的緣故,亦因為我們其他所有人皆需要美好的事物 — 你們的氣質和你們的國家 —我們因著它們所以愛你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