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三周星期一

已更新:2020年3月17日












任何權力架構中的宗教地位或屬靈影響,皆是誘惑的來源。自公元313年的《米蘭詔書》(羅馬帝國停止迫害耶穌的門徒)以來,基督教歷史上大部分的陰暗面都可追朔至對權力誘惑的臣服。這是耶穌在衪四十天的試探中清晰看破並斷然拒絕的幻象。我很難相信神學家范尼雲(Jean Vanier)會被這股力量所吸引。


我不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但按他的教導和個性,我敢說他因自我造成的創傷導致他傷害別人,其源頭不在對權力赤裸裸的渴望,而是縈繞有關其自身缺陷和渴求親密的自我瞞騙。顯然易見,他確實擁有權力,並且對他本應關顧但卻利用的人,濫用了這權力。但我的猜測是,這不是因他對權力或稱揚的渴望所使然。我認為,較接近的原因乃是他常說的:軟弱和缺憾。當它們不被辨識,便會成為黑暗力量。


但是否這便有所分別?對他曾傷害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他的動機,而是受害者所承受的苦果和現時所獲得的關顧。我沒法確定;對所有人而言,反省和改正並非輕易的事。但試圖理解它,有助我們糾正對聖潔的重要意義所產生的錯誤。所有宗教皆提出聖潔的思想,即一個人更全身投入自我轉化的過程,達到開悟、釋放的狀態。某人的成聖過程尚沒有完成的時候,我們或許假定它經已完滿。難道我們各人不是有好有壞、無私和捨身,開悟和陰暗的一面嗎?當這成聖過程顯然還沒完滿,我們不會被稱為「聖」。若達致較高的境界,別人或草率定論我們經已成聖。然後踏上更高的台階,臭皮囊被塗脂抹粉,偽裝成為聖人。


唯一穩妥的做法是不稱別人為聖(對天主教徒來說,就連「教宗」也不能)。耶穌告誡我們不要妄稱他人為「父親」,「導師」或「主」。我們只有一位天父和一位導師。只有天主是聖潔的。只有天主是美善的。他告誡我們「不要判斷」他人,涵意包括不要給予別人過於由衷的肯定,或任意對他人一面倒的責難。當一些我們視為良師益友的人,其惡行敗露,而我們目睹他們如何傷害別人時,情況就變得異常複雜。那麼,我們的首要關注是,照顧那些因不必要的傷害而受折騰的人。第二,為了我們本身和事實真相的緣故,應謹慎判斷涉案人士。即使,相對而言,我們眼中只有一片木碎,我們也需要將其取出才能看清事物。比方說,我們或多或少地(即或在不知不覺間)助長了戀棧權力或自欺欺人的遊戲,以致對一個基本善良的人而言,成為了不可抗拒的誘惑?


當英雄,特別是我們的屬靈偉人,被羞辱和貶抑時,我們不易接受。因此,這世代再沒有英雄,或許是一件好事。又或許我們只有一位英雄。對所有人來說,是更好、更安全的。

Коментарі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