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 修练

现在我们都知道以下默祷的纪律:

「首先坐下,上身挺直、不动,轻闭双目。全身放松,心灵保持警醒,默默地开始在内心讲一个单字。」我们提议的祈祷短句是:「Ma-ra-na-tha」 (主请来或耶稣请来)。把这个词分成四个音节,一面以同样的韵律,轻轻地、反复地念出来,一面留心聆听你自己的诵念。不要思想或幻想任何事--无论是灵性上或其他的任何事。如果有思想或意像出现,这就是在默祷时分心,应该不断地反复重念短诵。每天早晨和晚上默祷二十至三十分钟。


「坐下不动、挺直」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就姿态而言,我们身体对固有的坏习惯已习以为常。但是,在我们身体许可、感到舒适情况下,尽可能保持背部挺直,是重要的。要肯定你已放低双肩、保持放松;这样,加上挺直的背部,及肯定胸膛已经敝开,会令足够的氧气在身体的系统内流动,说明我们不致入睡。不管我们坐在椅上,或采取「莲花坐姿」,其实并不要紧,只要这坐姿能帮助我们在整个默祷时段内,舒适地持守我们的位置。我们双脚或双膝需要稳固地坐落地面,因而我们的位置有如「植根」一般:「坐姿是你内在的标志,表示你对默祷纪律的委身……当我们经已在内在植根,便会在万物的创造、于合适的位置中植根。」(若望迈恩)若望迈恩还建议,当我们坐下时,「可将双手手掌朝上,也可朝下,并将姆指和食指连在一起。」在东方传统中,姆指碰着食指时,被认为是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这也是保持警觉的极佳方法。当我们的注意力经已下滑时,与此同时,我们会发觉姆指和食指已没有互相碰着了。


「坐着、停留在同一地方」实际上是默祷纪律的第一道关卡。我们太过惯于经常处于「动」的状态,不停地做事,及对外来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样,当我们静坐不动,尤其不做任何事时,看来像是艰巨和不寻常的任务。


我们的基因存有躁动不安的元素:我们的祖先都是经常迁徙的部落成员,而婴孩便是美丽的例子。每一个父母或照顾者都知道:小宝宝会因应一些动作而安定下来,摇摇篮、抱着小宝宝踱步,把他们放在婴儿车或婴儿椅、带他们去散步等。要让身体静止不动,不让它做任何事,我们实在是反常而行。但要让身体不动,不让它作任何事,是抵消这种不安的倾向的第一步,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我们要移动及做事的倾向才会减轻,那么,我们便能察觉静止与静默的优胜之处。沙漠教父教母的教导是基督徒默祷的奠基。他们强调停留在同一地方的重要性,并有以下的描述:

「一位在史迪斯(Scetis)的兄弟向梅瑟大师(Abba Moses) 要求授与一句祈祷词,这老人对他说:『走进你的洞穴、坐下,你的洞穴会教晓你一切。』」

当「躁动不安」离开身体,会转移到我们的脑海,我们将在下周加以讨论。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