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b. 本笃 (二)
- WCCM Hong Kong
- Feb 16, 2010
- 3 min read
《會規》是理性,谦逊和自我超越的杰作。本笃在最后一章(通常是评论最少的一章)中称它为初学者的小规则。那些想要升入高阶甚至从其毕业的人应该咨询格世安和教父们。那么,这个小规则如何训练那些寻求天主,和对见到祂并聆听祂圣言的默观经验的饥渴?首先,通过识别此圣召本身:「有人渴望生命并愿见到天主吗?」。本笃经常引用圣咏和智慧文学书籍,他指出寻求天主是人类生命的目标。此目标一旦被达到,生命不会因此停止为人和畸变。当「最初的皈依热诚”消退时」你的弟兄姐妹们不再看起来像圣人们一般,甚至不再像最好的朋友。因此,身体和精神方面不屈不挠的稳定性是本笃规定和要求的誓愿之一。他喜欢此希伯来谚语「你不必成功,但不许你放弃。」但是,为本笃来说,他知道人们会这么做,因此在他离去和不允许返回之前,他给了隐修士们三次攻击。
为了平衡稳定性,不然就会变成静止的,他的第二个誓愿强调了对生活和态度的不断皈依的承诺,这是由尼萨的额我略(Gregory of Nyssa)所描述的,在神秘生活中对天主的无止境追求的一种形式。服从--理想地或最终没有拖延的实践,自发地并出于爱,不因恐惧而产生—从而完成了三和音。服从必须垂直地实践于院长,横向地涉及彼此,从而成为相似基督者。与后来的修会们视上级的命令为天主的旨意不同,本笃允许隐修士在被命令做他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时提出请求。如果请求失败,他必须尽力服从并信赖天主。
隐修院是誓愿和「善行工具」的实验室,在其内培育隐修士们前往更高的斜坡。如果它运作良好,它将变成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地方,感觉就像是在顶峰,但这取决于良好的管理。首先是时间管理,要在体力劳动,诵读(灵修阅读)和祈祷之间取得平衡,这与人的身体,思想和精神构造相符合。本笃描述的祈祷方式是公共吟唱圣咏和阅读–一种集体的诵读,服务于为真正的默观祈祷做准备。压力是人类自然和谐的破坏。和平是它们合作成功的结果。抱怨(闲聊和悲啼)特别被挑选出来,是因为它对和平的腐蚀性攻击。《會規》中的组织管理显示了罗马的父权和庄重美德,而没有多少(至少正式的)留给愉悦美德。总体而言,院长有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必须能够保持每天列出的工作工具清单,并不断适应各种不同的性情之人。他拥有最终决定权,但他自己受制于该规则而必须请教于它。
这是对基督徒生活方式的美好,简洁,生动和人性化的描述,其中「所有成员都将在和平中相处」。例外检验任何规则,本笃制定了许多特别为老人,病人和儿童,以及任何社会中最脆弱的成员的规则。身体和性格的弱点需要以忍耐对待,这在大多数灵修学说中都是罕见的。然而,有一种忠贞(「愿望基督的爱在一切之上」)永远不会从温和转向妥协。本笃专注于世界,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们看到天主反映在平凡中--基督在许许多多的地方舞蹈。然而,他坚持认为,这仍然只是灵修的幼儿园,仅仅是开始而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