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2a. 本笃 (一)

Updated: Apr 6, 2020

灵修道路的追求能否引致它试图逃避的自我中心?并不罕见。沙漠隐修士们特别是在独居中敏锐地意识到了此危险,他们在一切之上依赖院长与门徒的关系来避免它。然而,是努尔西亚的圣本笃(480-550)以团体而非个人为基础, 为神秘生活设计了一种既高超且富有智慧的训练模式。尽管他的规则缺乏任何直接的神秘主义学说,但它本身的谦逊是特别高超的。


甚至他的名字都是匿名的,意谓「有福的人」,正如佛陀的追随者们经常这样称呼他。他的生平故事是通过传说中的奇迹故事为我们所知,是由教宗额我略(Pope Gregory)作为神学例证所收集的,他曾经是此规则下的一位隐修士。这些故事激发了无数的艺术作品,其中最精美是西尼奥雷利和索多玛在位于大橄榄山自治会院区的壁画,它们本身就值得一周的静修。本笃以原始的沙漠模式开始了他的隐修之旅。他从罗马的学校退学(「明智地无知」),他对此系统的创始人产生了好奇,因它在黑暗时期保存了学问。他从附近的隐士那里学得了此习惯,然后在罗马附近苏比亚科的一个山洞(Sacro Speco)中度过了多年,此地仍然是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圣地之一。他向周围的异教农民教导福音,预示着他在未来数世纪里的神子神女们的传教分支。当临近的一些无领袖的隐修士们恳求他来成为他们的院长时,他慷慨但不很明智地接受了。因他对他们过于严厉,在隐修历史上不只一次,团体试图谋杀他们的院长。他离开了他们,但留在隐修生活的群居形式(团体)中,而不是回到独居。他创立了十二座隐修院,每座由十二位隐修士组成。现代社会学家们在阅读此规则时注意到,它强调对健康小团体的力度。即使在大团体中,他也组织了以十位成员所组成的「会院」。然而,在他关于「隐修士种类」规则的第一章中,他将独居视为目标。在隐修院里经过了一段未指明的「漫长」时间后,那些「增强了力量..的隐修士们从弟兄们队伍的战线转移到了沙漠的单独作战。」


军队的意像似乎更适合扮演士兵们的男人们。然而,包括本笃的妹妹思嘉在内的妇女们,一个故事中表明她比她的哥哥更会祈祷,也更明智,对规则的心理智慧的回应如男人们一样,并且做出了某些适应。军队意像的重点不是使用武力,而是团结,服从和对共同使命良好管理。短篇规则可能花了多年制定的,似乎还有第二个附属的结尾。大多数资料都是直接从「导师规则」中提炼出来的,是当代许多其他隐修院规则之一。教宗额我略使用罗马集权的效能挑选了本笃的规则于整个西方教会中使用。本笃的天赋体现在他遗留的原著和他自己的序言中。他留意到自己正在塑造一个比黄金时代更柔和的规则。 「我们读到隐修士们不应该喝酒,但是由于我们今天的隐修士们无法确信这一点,因此,至少让我们同意可以适度饮酒。」通过媒体和常识,此坚定而灵活的生活结构的支持,《會規》中所制定的时间管理能達致永久有效的原则,使之成为继《圣经》之后一千年以来欧洲文明中最具影响力的文本。院长们和商业领袖们如今仍然结合它,并因现代社会问题而转向它以寻求光照。有趣的是,关于《會規》的最佳注解未必像常被声明的那样,在酒店客房中编写出来,但今天肯定是由女性撰写的,某天无疑会由在俗獻身生活的人所撰写。


(待续...)

Kommentare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