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b. 格世安 (二)
- WCCM Hong Kong
- Feb 14, 2010
- 3 min read
他的第三个也是最伟大的,对西方灵修和神秘生活实践的贡献是他的《教父会谈集》,圣本笃每天都会让他的隐修士们聆听。它们是与一些沙漠院长的对话,并将敏锐的心理洞察力与神学和圣经智慧相结合。在沙漠之父中最有知识的艾瓦格略(Evagrius)的间接影响下,奥力振(Origen)的学说渗透了卡西安的思想,并形成了他对纯净祈祷与众不同的理解。根据此智慧,隐修士生活的实际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持续祈祷的状态。格世安对此进行分析后说,有一个立即和终极的目标,首先是心灵纯洁,其次是天主的国。这个等式在沙漠灵修中是简单平衡的:完美的爱等于心灵纯洁,等于纯净的祈祷。
问题是那些「魔鬼们」。这些被仔细观察的倾向和思维的状态是在心理灵修系统中组织的,其显示它们出现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可被坚韧地忍耐并最终通过苦修,属灵友谊,谨慎和自我认识而掌控。当然,诱惑会一直持续到最后–完美不是要达到一个永久不变的状态–实际上,进步是必要的。今天,我们已经熟悉了八个主要的错误,在一种以肥胖(贪食),色情(淫欲),金钱(贪婪),暴力(愤怒),压力和沮丧(懒惰和悲伤)以及名人(骄傲和虚荣)为主导的文化中,它们支配我们的思想,幻想和头条新闻。就像现在,治愈的方法是祈祷。
《会谈集》的中心点是依撒格院长提出的有关祈祷的两个教导(第9和10号会谈)。首先,分析了祈祷的多样性并描述了一些基本原则。 「我们必须在祈祷之前准备好自己,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虔诚的人。因为祈祷的心境是由先前的状态所形成的。」所有祈祷都朝着「炽热而无言的祈祷」迈进,其「超越人所有的理解」,并与基督结合。格世安引述圣安当的权威强调在此状态中,自我意识最终被抛在脑后,因为「若隐修士理解自己在祈祷或他在为什么祈祷时,便不是一个完美的祈祷。」
令人陶醉的东西。院长依撒格给格世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随后抱怨说,前者没有向他展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依撒格评价说他提出了最重要的问题。依撒格的下一次会谈讲授的是「公式」,它成为了西方的单字(一个词)祈祷,就像东方的耶稣祷文一样。他推荐了圣本笃肯定会与格世安不同意见的经文「天主,请来扶助我」,之后继承为神圣日课的开启词。此公式将忙碌的头脑和动荡的情感所包含的一切浓缩为简朴和纯净。 「不断并持续的」重复它可以使人们「放弃所有丰富的思想和想象力」,并从精神的贫穷变成内心的纯净。在《会谈集》的扩展结论中,依撒格描述了大多数思维的状态,任何认真投身于此规律默观祈祷的人都会经验,从兴高采烈到沮丧,分心到困倦,恐惧到烦躁不安。此公式成为通过它们来实现目标的忠实指南。它通过「逆境与顺境」与我们同在,并最终进入诵读者的内心,即使在睡眠中,并在早晨与我们一起醒来。他说:「让它始终陪伴你」,尤其是在你执行的每项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
格世安说这种祈祷与圣经诵读不同,但又与之密不可分,使之变得更受滋润和启发,集中并统一我们专注力,是公式对精神贫乏的成果。他补充说,它本身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但是它的成果却远远比所付出的珍贵。而且,他预见了从沙漠到此荒芜时期,一直涌流的悠久而持续的传统,他谈论说这是一种简单的「由初学者们维持的格式」;凭借其固有的美德,没人被排除在普遍目标之外,类似于隐修士们和妓女们,即纯洁心灵的目标。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