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a. 尼撒的额我略 (一)
- WCCM Hong Kong
- Feb 11, 2010
- 3 min read
Updated: Apr 6, 2020
印度的哲学包括「不二论」或非二元论学说。我们与终极现实不是一,我们也不只是二元地关联于它。与所有观念一样,此观念引发了许多版本。 「不二论」有很强也有很弱的形式。类似的,基督宗教的神秘意识—它本身不是一种观念的事情,而是催生了最珍贵的创造物--新观念--具有弱而强的否定神学形式。此神学非但不逃避反而亲切拥抱天主奥秘的不可知性。 尼撒的额我略(335-395)正如你在否定模式下所能得到的那般坚强。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及他的作品没有及早翻译成拉丁语的事实,所以他对西方神学和灵修的影响要小于对他自己的东方教会的影响。但是他是现代西方的思想,厌倦了宗教派别分裂,从会议中受益匪浅。
额我略于现在的土耳其成长为一位绅士农夫,是三位伟大的「卡帕多西亚教父」之一。他的弟弟巴西略(Basil)和他的朋友纳齐盎(Nazianzen)的额我略分别是此团体的政治议员和诗人神学家。额我略由他的婚姻生活,动荡且效率低下的主教制度塑造成了一位神秘主义哲学家。似乎是在他弟弟死后,他有了自己的风格,尽管他感到自己被召叫去完成巴西略所捍卫的381年君士坦丁堡会议之遗产。这是早期教会抵抗亚略异端的里程碑,该学说削弱了基督的神性高度。有人可能会认为与此仍然强大的现代异端(异端的字面意义是一种「精选的」观点)的长期斗争纯粹是一场学术争论而已。实际上,它关系到我们对自我的概念和人类潜能的感知。耶稣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也许还有人认为,神秘主义传统对此精炼的争论没有什么可以奉献。事实上,在额我略下半生的作品中,没有人比他更好地表明,正是从一种超理性泉源的神秘主义意识启发了观念界,塑造了我们最佳的思考方向。神秘主义者的经验逻辑延伸至思想和行动的领域,并要求其保持一致性。
额我略标志了基督宗教神秘主义与希腊传统之间的一种距离。奥利振作为典型的希腊人思维,显示出一种较弱的否定形式。他喜欢认为,一旦我们通过了苦修障碍的进程,并掌握了我们的激情,我们就会看到我们渴望看到的,并且知道我们渴望知道的。希腊人的完美观念是超越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易变的思维,迈向神圣不动的境界。从那里,我们坐在意识的宝座上,向下观看不断变化的世界。此观点仍然影响着我们对于天堂和真福的观念。额我略在其《论完美》或《梅瑟生平》的著作中,苦修是克服「在我们心里的内战」之手段。我们必须同遭受的伤害的愤怒往事作斗争,正如北爱尔兰或伊拉克的公民将要长期做的。欲望必须经过训练和升华,才能让我们度用心的生活。我们可以变得更好。但是,完美绝不是最终的成就。 「神圣的本质是无限,没有界限包围。」当欲望在祈祷中的被净化时,它并没有达到最终的满足,而是随着我们的进程而增强。我们永远无法满足于从天主那里所得到的。
对于额我略最伟大的评论家之一吉恩·丹尼尔(Jean Danielou)而言,这种理解的路线代表了奥利振(Origen)立场的进步。因此,天主的不可知性,不可达到性造就了黑暗或「失认症」的神秘主义--显然与诺斯底派相反。黑暗有两种,弱的和强的。第一种是额我略讲论说,他似乎觉得自己站在他兄弟的阴影中:「我们看到他进入了天主所处的黑暗中……他理解了对于别人隐形的东西。」这是可以接受的黑暗。我们被迷惑了,但是我们又明白了,瞎眼了然后又看到了。但是,这里有一个更黑的黑暗:「我们所追求事物的真实视野和真实知识恰好在于看不见,留意到我们的目标超越了所有知识……」
(待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