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0. 意义与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但是,此意义不是理性思维可以达到的。它只能在默观祈祷的静默中被找到。然后,我们通过经验和直觉的智力来发现此意义,它一直临在于我们的存有与神圣之爱的合一基础上。然后,这种经验知识渗透到我们的整个存有以及与他人和创造界的关系中。正如文之光在《耶稣,内在之导师》中所说:「藉着爱,我们重新融合进入我们所属的宇宙团体。」(第253页)


这种存有方式甚至不依赖于外界的境况。维克多·弗兰克(Victor Frankl)在他的著作《寻找意义的人》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中描述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集中营的情况:「我们住在集中营的人们都记得那些穿过一间间小屋安慰他人的人们,送出他们仅有的最后一块面包……成为这一类人的囚犯是一种内在决定的结果。」这种内在的决定是基于他们中心对神圣之爱的感受经验,尽管外在的处境非常糟糕。这种与万有之原的联系使他们可以如一个真正的人来自由选择,不管周围的一切是怎样。这就是真正的自由,它赋予我们意义和目的,在我们所做和所是的一切之中。它在我们与他人和创造界的关系中总是最明显的。若望迈恩在《内在的基督》中也强调了此态度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生活在爱中和出自爱时,我们才认识到我们整个存有奇迹般的和谐与整合,而它使我们成为完全的人。」


不幸的是,从我们周围世界的所有苦难中可以看出,许多人没有达到自己存有的这个水平。实际上,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20世纪初所说的话至今仍然中肯:「大多数人……生活在他们潜力存有非常受限制的一个圈子之内。他们大体上只利用他们潜在意识和灵魂资源的很小一部分,就像一个人从他的整个身体中,养成习惯只使用和移动他的小拇指。」


我们整体存有的转变,包括我们的态度和观点,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他人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益。通过改变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根据我的经验,其最有效的方式是默祷,并使其他人意识到默祷在他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当对默祷的强调为一种灵性操练而不是一种应对当代生活压力的方法时,它将成为一条自我认识的道路,并因此成长而进入我们完整的潜能。若望迈恩在《沉入静默》中说:「我们要做的任务是找回创造性中心的路,在那里,整体性与和谐性被实现,居住在我们内,抛弃对自己的所有虚假形象,例如我们认为自己是谁或我们曾经是谁,因为它们在我们之外是不真实的存在。」


这种转变不是使你成为另一个人,而是成为你起初真实的样子。正如荣格在《过渡中的文明》中所说:「对于不断重申的问题『我能做什么?』,我只有一个答案:『成为你一直以来的样子』,即成为我们的文明意识存在中失去的完整性,那是一种我们经常不知道,但一直都是的整体。」

תגובות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