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意识的第三层次
- WCCM Hong Kong
- Feb 5, 2014
- 3 min read
当我们设法承认并接纳浮现出来的东西时,无论它可能是多么痛苦,我们会到达更深的层次,就是意识的第三层次。若望迈恩称其为:「静默的层次,在这里我们惊奇地看到自己的灵性之光」和「接触到自己存有的基础」《沉入静默》。文之光解释说,在我们经验这种充满喜悦的接触之前,我们会意识到「自我」的最后障碍:「自我对它有限存在的赤裸感,它就像一道我们无法独自跨越的砖墙一样。在天主的时间内并借着一份自由的礼物,在自我的墙上出现了一个空缺。在自我超越的空缺中,我们把自我抛在身后,并在基督内找到了真我。」(《分享礼物》,第65页)由于我们与天主分离的错觉感知,此最后的障碍在我们内引起了极度的悲伤。十字若望称其是「灵魂的黑夜」。但是我们通过恩宠意识到它是一个错误的感知 - 我们常常完整的与神圣现实相连 - 然后,正如赞美诗《奇妙救恩》如此优美地说道:「我曾失丧,今复皈依;瞎眼,今得看见」 。之后,我们意识到这堵墙是我们制造的,它消失了,我们充满了合一的喜乐与平安。
我们一直在谈论的这三个层次不是不同和独立的层次,而是我们意识的三个面,它们在适当的进程中显露出来。在默祷中,我们会在旅程的不同阶段以螺旋式不断接触这些层面。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有时会暂时退步)。我们越是进入默祷的静默与宁静,越是将分心抛在身后,我们就越能通过洞察力的礼物来理解自己的情感创伤,而我们也会越来越被治愈并变得完整。 「自我」和「真我」日益相通,融合和相互支持。我们需要存有和感知现实的此两种方式,以便能够经验到「丰盛的生命」。从我们的条件作用和需要使用世界与他人如我们的情感支柱之需求中分离,我们最终能够「抛弃自我」,触及他人和天主。一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和更清晰的直觉理解力浮现出来:正如布莱克所说的,我们现在在直觉的层次上以「心眼」感知,我们看到了「无限的真实现实」。在这种进展之前,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日常方式是通过「肉眼」来看现实。其重点是我们在物质世界和感官世界中的经验:我们曾是科学家,收集着数据。然后,我们寻找模式,并尝试使用「理智之眼」来理解我们所感知的,即理性层次。
我们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运作于「肉眼」和「理智之眼」的水平。作为一位理性的科学家,他认为所有事物都可以用理性思维来理解,甚至是天主:「然而,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理论,那么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的科学家,应该及时地从宽广的原则中理解。这样,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哲学家,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能够参与关于为什么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之讨论。如果我们找到答案,那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那么我们将了解天主的思维。」
然而,也许斯蒂芬·霍金因其所言,现在可能同意艾伯特·爱因斯坦的观点,他强调「心眼」的重要性:「真正有价值的因素是直觉」和「宇宙宗教经验是科学研究背后最强大和最崇高的驱动力。」圣保禄也引起注意力去以「心眼」观看:「我向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天主祈祷,即那光荣的父,把智慧和启示的神恩赐予你们,好使你们认识祂……我祈祷你们心灵的眼目被光亮,为叫你们认清祂的宠召有什么希望。」 (弗1:17-18)。圣奥斯定也强调了直觉观看的重要性:「此生的全部目标就是恢复心眼的健康,我们藉着它可以看见天主。」在我们成长的此阶段,认识的三个层次被整合在一起。这可能会突然发生,也可能在静默和宁静的时间流逝中。然后我们到达「纯粹的灵性知识……在那里我们听到无声,看到无形。」 (艾克哈大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