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自我超越
- WCCM Hong Kong
- Feb 3, 2014
- 3 min read
学习理解「受伤的自我」通常被视为「纯粹是心理学上的」,而不是灵性道路上某种本质的东西。但是,心理学和灵修学是达致人类状况的两种不同方法,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关系是一种错误的信念。心理学涉及到关于心灵和灵魂的知识,初期的基督徒们认为精神是灵魂的最高点;它们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默祷旅途中所发生的转变过程是被灵性的意识和潜意识之双层面所支持。我们的「真我」(内在的基督)所提供的洞察引致了一种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的心理过程,因此,对我们的本质灵性存有,就是与神圣的联系之意识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艾克哈大师如许多圣人和智者一样指出:「我们首先要在人心中发现我们称为天主的现实;此外,除非我认识自己,否则我将无法认识天主。」灵修学与心理学是并驾齐驱的。如果我们忽略心理学,默祷很可能成为一种为了错觉的平安而抑制我们伤痕的方式,这将阻碍真正的灵性成长。这是我们如何解释耶稣以下的教导:「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路9:23)当我们面对每日的伤痕苦痛而「背负我们的十字架」时,我们就是死于自我的统治。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他者为中心」的过程中,我们「跟随衪」,就像重生一样。那时,我们不再以出于自我中心的需要而行动,而是从我们的灵性中心,即在基督内的 「真我」而行事。
让我们再看看此旅程中的心理部分。我们已经研究了无论是我们对自己或是对天主的形象,都可以是默祷之路上的一个严重障碍。如果我们不留意这些「虚假」的图像,它们不仅会隐藏我们的真正身份,而且还会形成一个遮盖神圣现实的面纱。在多默福音中,当我们仅在受伤的「自我」层面上运作时,耶稣称我们为「盲目」和「醉酒」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对此做了如下描述:「人类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做的是什么,他们清醒时所作的正如他们睡着时所做的一样。」我们需要清醒过来。我们必须离开受伤「自我」的监牢。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到底是谁:天主的子女和圣神的宫殿。
面对潜意识的驱动力和被压抑的各种情绪,真的感觉就像是在「背起我们的十字架」,这是艰难的一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还有另一个危险 -就是被我们的「故事」迷住的危险。如果我们不小心,「自我」将鼓励我们陶醉于其中,并阻止我们在真正意识中成长,从而确保我们不会脱离其影响范围。我们忘记了做所有这些事情的首要原因–我们正在一条从思维到心灵的朝圣之旅中,基督就居住在那里。若望迈恩在他的《静默之门》一书中简洁地写道:
人们通常对默祷可以教导他们认识自己而感兴趣。我们很容易看到自我完善,自我治疗和自我理解方面的一切。有一种价值在其内。但是,自我迷恋对于灵性之旅可能是灾难性的。有一种危险就是在我们默祷之后,我们会发现对自己的认识有所提高,然后就从自我超越转向了自我固定。最终,我们发现自己离开了进入统一的知识和智慧的朝圣之旅。我们却陷于分离的有限知识中。我们变得非常着迷于自己的心理运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正在一条朝向天主奥秘的朝圣之旅中。福音的精髓是默祷的精髓:不是自我分析而是自我超越。「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路9:23)此旅程是艰险而又费心的。它需要胆量去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 (第29/30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