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1. 最后的障碍

在灵性道路上,最难清除的障碍之一是我们小时候受的宗教培育。如果我们是在强调口祷和读经的宗派中长大,我们可能会觉得其它任何的方式,尤其是默祷,都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祈祷。我们听到「自我」说:「这不是我所学的祈祷方式!」尽管越来越多人对祈祷方式的改变持开放态度,但有些人可能仍会因不再步武其家庭和朋友的祈祷方式而感到不适。


此影响的另一个层面是我们所继承的天主形象。我们之前已经提过它们,但是它们可以对我们的灵性进展形成一个如此大的障碍,所以值得再进一步探讨一下。它们通常是我们儿童时期的产物,与我们的态度有关,特别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如果我们自己的父亲是心不在焉的,非常批判的,缺乏耐心或虐待人的,那么耶稣的天父形像就可能会构成很大的障碍。此图像不会给我们放下并进入静默所需要的信任。天主不仅看起来像是一位需要恐惧和回避的天主,而且我们的自我形象也可能是完全不值得被天主注意的一个人。天主作为母亲的形象是一个强大的原型,它可能会吸引一些人,但对另一些人可能会产生类似于父亲的抵抗。如果你的天主形象是一位判官,那么你进入祂的临在会觉得舒服吗?祂成为要避免而不是与之交往的天主,正如我们许多人背负着这种察觉到的负罪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进入祂临在的静默呢?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可能被判断和拒绝的位置上呢?


但是它们都只是图像,而不是现实。创世纪告诉我们,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被造」。但是,我们没有将其理解为我们内在具有神圣的肖象和相似之处,而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它,因此,我们反过来却将天主的形象限制在我们所制造的条件之中。初期教父亚历山大·克来孟在第二世纪时严厉地说道:「大多数人都像蜗牛一样被包裹在其可朽的身体中,又像刺猬一样蜷缩在他们的困扰中。他们以自己为模型来塑造他们对真福天主的概念。」初期教会认为给天主命名是亵渎的行为,因为任何名字或形象都会贬低并限制天主。亚历山大·克来孟说道:「纯粹存有是你可以拥有的最接近天主的概念……祂是不可言喻的,超越所有的言论,超越每个概念,超越一切思想。」


但是,即使我们知道我们无法用言语和思想来涵盖神圣,但我们整体上仍然发现与「无名,无法言喻和无限」的那位联系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人的大脑主要是通过图像来运作。只要我们记得天主远远超过我们的图象,并且注视那图像所指向的现实,那它就是可以的。当我们变成「不可知论者」或甚至「无神论者」时,这通常是对我们早期宗教成长环境的反应-我们的天主形象不再是有意义的。


我们倾向于将图像视为现实,而忽略它们仅仅是真实的阴影而已。实际上,我们从图像中制造偶像。但是我们需要粉碎这些偶像。艾克哈大师(14世纪的德国神秘主义者)在他的格言中有力地指出:「因此,我向天主 (God)祈祷帮助我摆脱虚假的神 (god)。」英文中小写字母的「神」(’god’)是他对天主的图象。我们需要摆脱对图像的依恋。与我们紧密相连的是那位超越我们图象的真天主。


如果我们坚持做默祷,我们将经验到我们在默想中相遇的神圣现实之本质是爱,宽恕和接纳。浪子回头的比喻显示出了神圣的宽恕正在等待着我们所有人。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