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基督宗教传统内的默祷
- WCCM Hong Kong
- Jan 31, 2011
- 2 min read
由于能够转换为不同的存有模式是一种人类特质,我提过的许多事情不仅适用于基督宗教传统中的默祷,而且适用于其他主要宗教传统中所采用的静默和专注的祈祷形式。因此,让我们花点时间提醒自己是什么使我们的默祷基督徒化。
耶稣在祂的教导中挂心并帮助我们重新留意天国和天主的临在,祂推荐了静默和内在的祈祷。我们发现了默祷/默观祈祷的本质-静默,独处和内在化 – 祂在山中圣训中说:「但当你祈祷时,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6) 格世安对此解释如下:「我们在内室祈祷,是当我们完全从所有思想和关心之事的嘈杂中抽离我们的心时,向暗中的主亲密地披露我们的祈祷。当我们关上门祈祷,我们嘴唇紧闭,在完全静默中向那位不是搜索声音而是心灵的主祈祷。」
一位十七世纪的法国科学家,作家,哲学家和天主教神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认为,我们所有的苦恼都源于一个单一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他认为这最终将导致我们的毁灭。除非我们像若望迈恩所说的那样,将意识的探照灯从自我中移开,然后进入内在的静默,否则我们将无法瞥见真实自我的光芒,也无法意识到我们与终极现实的联系并「在祂的满全中拥有生命」。文之光神父在《耶稣:内在之导师》中讨论默祷时强调了此必要的转换:「祈祷必须植根于真实自我的真诚,而不是自我的自我意识。」他是基于耶稣的话:「你们应当心,不要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你们在天父之前就没有赏报了。」(玛6:1)文之光神父继续说:「每当我们获得安全感或高兴得到别人的认可时,祈祷的真实性就会受到损害。」耶稣扩展了此自我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和欲望的分离:「不要为你们的生命忧虑吃什么或喝什么;也不要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么。」(玛6:25)
在此圣训的教导中也强调了使用单词或短语:「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玛6:7-8)之后在法利赛人与税吏的比喻中,耶稣赞许了此税吏的祈祷方式,他只是不断地重复此短语:「天主,怜悯我这个罪人吧。」(路18:10-14)
我们的默祷之所以基督徒化,是因为它根基于我们的信德和对耶稣教导的信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