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0. 既简单,又不容易

「为此,我告诉你们:不要为你们的生命忧虑吃什么,或喝什么;也不要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么。难道生命不是贵于食物,身体不是贵于衣服吗?」(玛6: 25)


我们的目的就是静止在当下此刻,也就是唯一真实的一刻,与那「我是」的天主相遇的一刻。可是转瞬间我们便已思念着昨天,计划着明天,又或编织着白日梦和在我们的虚幻当中,来假设我们的成就。 「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6:33 -34)


耶稣给我们有关祈祷的教导是简单和单纯的,尽显智慧,而且合乎常理。可是对我们来说,像远超过我们能够实践的能力。衪是否真的针对普通人性来说呢?


发现我们这表面的分心是一个谦逊的过程,也帮助我们记得,这个发现是普世性的,否则若翰.格世安又怎会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建议用「短诵」 (他称之为「方程式」) 呢? 只是现今的世代,在自然的分心问题上,再加上每天浸透着我们的庞大数量的资讯及外来刺激,由我们一大清早打开收音机到晚上关上电视机那刻为止,我们已经尝试加以分析。


当我们发现这些表面的分心时,我们很容易便会灰心气馁,并且远离默祷。 「这种灵修不适合我。我不是这么有纪律的人。为何我的祈祷时间像是另一项工作的时间?」 往往这些沮丧的念头背后隐藏着反复的失败感和不足感,就是我们,创伤了的,和自我拒绝的「自我」(ego) 的脆弱的一面「我什么也做得不好,包括默祷。」


在这起初的阶段,我们首先要透彻了解默祷真正的意思,以及从深层意识冒升出来、像是不再遭受停滞,而被牵引的一股渴求。打从这里开始 (虽然我们还未能察觉到),我们所遇到的,就是恩宠的出现,驱使着我们。这恩宠以教导,传统,灵性的友情和启发的形式从外来到我们内。恩竉也从我们内,激发对更深切体验的初始渴求,渴求一份更深切的体验。基督,以圣神之形态在我们内,像是从外在推动着我们,也从内在牵引着我们。


这帮助我们由开始时,更加了解短诵的意义和目的。它不是一支魔术棒可以抺空我们的脑袋,也不是一个按钮可以把我们转向天主,而是一个纪律,「以信德作开始,以爱德作完结」,带领我们走入向神贫。我们不是以念短诵来击退分心的思想,而是帮助我们把集中力远离它们。只要发现我们是有自由意志,可以把集中力放到其他的地方,虽然我们做得很差,但已是一个首次而重大的觉悟。这是一个开始,深化我们的意识,让我们把分心的思想留在表面,有如海洋表面上的巨浪。虽然我们只是在这旅程的始初阶段,我们已学习这最深奥的真理,当我们把我们的宗教传统和平常的思想放下,我们真正关心的,不是我们的祈祷,而是基督的祈祷。


- 摘录自文之光神父<<Sharing the Gift>> (分享恩赐)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