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0. 分心的第二个阶段

「进入当下意味着将自己从羁绊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心理网络中分离出来」,就是将自己从表面的分心中分离出来,它们「正如蝗虫瘟疫一样骚扰着我们」,并伴随其而来的对「放下」的恐惧。但是通过「放下各种思想……一种『超越理解力的平安』总是呈现并显露出来。」 (第216页)我们已经通过静默之门进入了平安与安宁。


静默使我们得到加强和更新。但是迟早会发生的是更深刻的思想的出现。我们进入第二阶段的分心。一旦我们有时设法使思维平静,我们就触碰到了荣格学派措辞中的「个人潜意识」,就是那些埋藏的感受和记忆的阶段。 「自我」埋藏了我们个性的各个方面以及相关的情感和记忆,就是那些「自我」感到危及我们被人们亲切地接受,并看起来是对我们童年时期的安全感和生存的威胁。若望迈恩称它为:「被压抑的恐惧和焦虑的意识之更黑暗阶段」,文之光视这样的自我如「穿着戏剧时期服装的我们心理历史的不同阶段」。(《分享礼物》第65页)使我们的自我变得完整而不再构成灵性道路上的一个障碍,我们必须屈尊进入此种个人无意识之中,然后面对这些被遗忘的存有方面。正如荣格所说,我们需要先下降然后才能上升。我们需要勇气做到这一点,而不要对自己进行判断或批判。


尽管荣格将这些被遗忘的方面称为「阴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不好的,并且应受压抑。总体而言,我们个人性格的某些部份就是不被我们环境所接纳,因此我们的身份认同感也遭受伤害。对于女性而言,它可以是自信刚毅或不悦时生气的表达。对于男性来说,它可以表现出不被接受的情绪,例如哭泣。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确实需要维护自己或表达正义的愤怒,与我们的情感保持联系并适当地表达它们。我知道要接受我们早期环境教会我们要拒绝的东西并不容易,但是不要害怕:荣格说,「阴影」是90%的黄金。被拒绝的部分是在我们人性的整体价值之内。但是,我们需要面对这些方面,并接受承认它们为我们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它们将成为灵性道路上的障碍,并成为我们当下行为背后的潜意识驱动力,只是在等待适当的刺激以通常意想不到且夸大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这些方面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因此我们不必将它们视为我们自己的,而它会引起不合理的反感,甚至憎恨某些人。有时它们是反应过度的原因。以某人轻视我们,使我们感到不被欣赏为例。如果我们因此感到极大的伤害,那很可能是我们早期生活的一种模式:被忽视,不被赋予价值,意见未被征求或接受。通过意识到此伤口,我们也许能够使实际发生的事情相对化。


在默祷中,内心深处的涌动和自我的反抗浮现于无聊,冷淡和毫无意义的感觉是一个明显的标记,它常常是在突破性进展发生之前时最为强烈。这是「自我」以防御方式再次出现的标记,当痛苦的回忆或感觉从静默中浮出水面时,它将质疑默祷的效力。它会问:「如果之后我觉得更糟,那还有什么意义?让过去成为过去!让这些经验重生的意义何在 - 最好让它们留在那里!」我们需要忽略它的声音,不要被它所劝阻。信赖和坚持。理解「自我」的诡计将引致存有的完整和对内在于我们的基督的认识。我们需要做和可以做的就是让这些思想进入我们的意识并承认它们的存在。有时,自然地进行自我分析或借助治疗的帮助,我们可能「已经试图阐明潜意识的奥秘。」 (第224页)但是最重要的是在静默中向圣神的工作开放自己,而改变会逐渐而不知觉地发生。「在默祷的定期操练之静默成果中,转变了身心意识的第二层次……。通常,大多数的冲突和障碍,潜意识的恐惧和愤怒是在我们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疼痛或缓解中,我们可能感觉到一种深度的治愈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第224页)

Коментарі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