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若望迈恩怎样学会默祷?
- WCCM Hong Kong
- Jan 3, 2010
- 2 min read
若望迈恩在马来亚于英国殖民服务部工作期间,被带领认识默祷。在他执行职务时,遇上了「净心生命会」(Pure Life Society)的创办人-高僧莎坦因纳度(Swami Satyananda)。这位元高僧度着以服务他人为本的灵修生活。若望迈恩对这位高僧流露的宁静、平和与圣洁,深受感动。公务完成后,他们开始讨论有关祈祷,尤其是由高僧推介的默祷方式:就是在整个默祷期间,不断重复诵念短诵。
很快若望迈恩已发觉自己向这高僧提问:作为基督徒能否学习这样的祈祷方式?高僧笑着告诉他:这样只会令他成为更好的基督徒!
在若望迈恩的著作<基督徒默祷:革责玛尼园会谈>一书中提及高僧强调每天早晚默祷半小时的重要性,并有以下的叙述:「要是您认真渴求将这短诵扎根心中,这是起码的工夫…。在默祷整个过程,在您的脑海中,不要有任何思想、言语或幻想。唯一的声音将只是您诵念的短诵、您的祈祷句的声音,就像是「弦音」一样,当我们在内在发出这个「弦音」时,我们开始建立「共鸣回响」。于是这「共鸣回响」引领我们走向自我的完整性…
我们开始经历每人在「存有」(being)内拥有的深邃统一。随着这个「弦音」,您与所有受造物及一切受造万物之间,以及您与造物主之间的「共鸣回响」便开始建立。
这样便展开了若望迈恩的默祷之旅。默祷引领达致寂静。寂静有助于默观祈祷、深邃的静默祈祷,并且成为若望迈恩祈祷生活、以至他的整个存在的驻居地,而最终并带领他成为隐修士。当时,默祷并未接纳为有效的基督徒祈祷方式,基于本笃会的服从精神,作为初学修生的若望迈恩,唯有放弃默祷。
若望迈恩还是非常记挂默祷,但觉得这样让他上了一课,就是「隔离」的一种方式:「我学会了让自己与这实践互相隔离─纵使为我来说,这是最神圣的实践,是我寻求拓展自我生命之道。取而代之,我学会将我的生命在天主中拓展。」多年后,若望迈恩发现四世纪的沙漠教父,也是一位基督徒隐修士─若望格世安(John Cassian)著作的文献中,找到高僧曾经教导他的实践,令他喜出望外。在文献中,迈恩读到了「以采用一个短句,达致祈祷所需的静止的实践。」
若望迈恩感觉他经已「一再抵达家里,并且重拾短诵实践。」他是借着默祷小组、书籍及退省而分享这祈祷方式的先驱。他的分享对象,不限于神职修士,而是包括老老少少的普通人。迈恩逝世后,本笃会文之光继承重任,成为团体的灵修导师,并在1991年创立了「普世基督徒默祷团体」。 (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