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深层的内在祈祷
- WCCM Hong Kong
- Jan 3, 2011
- 2 min read
若望迈恩以及初期的基督徒们,强调深层而静默的祈祷是进入我们自己的中心的途径,在那里我们与生活的基督接触,并通过祂而「认识」天主。我们听到亚历山大的克来孟说:「当我们在灵魂的'『内室』中祈祷时,只怀有一个思想,以『叹息太深,无法言语』来恳求天父,而祂在我们仍讲话时就已经临在。克来孟及其之后的奥力振(Origen)是亚历山大市教理学校的校长,教授了所有有抱负的基督徒们,因此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所有的教导都是基于圣经。我们注意到以上对『一种思想』和内在性的强调,很大程度上是此圣经的信息:「至于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6)
灵修之路所要求的内在性也由普洛提诺(205 -270)提出,他重新诠释了柏拉图的教导,不仅对克来孟和奥力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随后的整个基督宗教神秘传统也是一样:「我们绝对不能看,但必须如此闭上眼睛,将我们的视野交换成另一种。我们必须唤醒此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但却很少人使用它……就是退入到你自己之内来看。」我们常常忘记基督宗教不是在与世隔离中开始,而是初期的基督徒们试图通过他们现有的心态来理解基督的意义-由当时的知识和文化塑造的背景下:「基督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其根源在犹太和希腊宗教中,这些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宗教意识中。正如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声称的那样,所有宗教不一定是同一个宗教,但它们无疑是紧密相连和相互联系的。」(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我们的身体并且我们的精神觉悟也在不断发展。
后来我们听到若望格世安(John Cassian,365-433年)将沙漠的教导编辑下来,用类似于普洛提诺的话解释马窦福音6:6:「当我们完全从每个思想和关心之事的嘈杂中抽离我们的心时,我们就是在内室祈祷,揭露我们的祈祷于隐秘的主,如此般亲密。我们闭上门祈祷,不言不语,完全静默,我们向寻心者而不是寻音者祈祷。」如你所知,格世安是若望迈恩的最初灵感来源。
进入天主临在的意向和对祈祷的专注引致到觉悟,我们真正自己的意识觉悟。对物质世界的入神笼罩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就是我们所觉悟的。为了能够「认识」天主,要以人类与神圣之间的深层联系为先决条件。当我们有共同点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认识」某事物。它的美丽之处在于,这种共性并不依赖于信念,它是可以被经验到的。通过默祷我们意识到了与神圣的联系,从而意识到我们的本质善,这改变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整体认知,于是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若望迈恩将默祷视为「一个解放的过程,我们必须在生命中释放这些真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