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两种存有方式的整合
- WCCM Hong Kong
- Jan 29, 2011
- 3 min read
文之光神父在他的书《耶稣:内在之导师》中表述说:「天国是不受所有内在和外在统治的自由:『天主子民的光荣自由』。这是天主的力量在社会和个人的人类层面上的自由流动。是个人作为一个独特个体以及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的圆满,他是与其他所有个体不可分割的。这是疏离和隔绝的悲剧之终结,造成苦难和人类暴虐的两个最有力的原因。」我们可能在阅读此文时感到这是一种只有圣徒才能经验的状态,不是你我可以触及的。然而,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曾平静地生活在那种状态里。
天主赐予我们在地球上生存所需的一切,不仅为了生存,也是连接回我们所来自的神圣。我们的大脑是执行此操作的一个极好的器具,可用于调节意识的不同层次以及围绕我们的各种现实。 Shanida Nataraja博士在她的《幸福的大脑》一书中解释说大脑有两个半球,以下是她对它们功能的描述:「左脑有一个中心-自我 - 解释感官印象,情感和智力刺激,来自外部世界并使用语言,逻辑和分析能力来理解它。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我们免受任何可能干扰我们作为一位个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它将完全忽略不适合此生存模型的任何东西。右脑也有一个中心 - 自己 - 可以看到全局图景,因为它是包含自我的整体意识。它在整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中看待个体,包括所有人类和创造物 - 神圣所包容的一切。它也具有感官,直觉的内在感官和创造性的想象力。由于它的包罗万象的愿景,其中包括情感,右脑在图景中增加了自我描绘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对他人的生存和创造物的关怀 - 它是我们灵性存有以及我们与神圣的联系之源泉。」
神经科学脑电波研究证明,我们具有与我们根源连接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研究表明两岁以下的儿童仍然主要生活在右脑中,这主要表现为阿尔法波的支配临在。因此,具有同理心、爱、同情心和生动的创造性想象力就是一个孩子的特征。因此,一个很小的孩子仍然是合一的,与整体和天主保持着联系,并仍然生活在天国中。在普通成年人的意识中,左脑活动的β波占主导地位;我们所有人都经验到此种占据我们脑海并不断在其中旋转的思想。从右脑到左脑的世界观转变逐渐在两岁到五岁之间发生;从那时起,社会和教育就强调左脑的存有方式,而不鼓励右脑的愿景。
但是,这种连接永远不会被切断,而只是在不同程度上的无连接。然而,我们有潜力重新开启它,因为它是人类本性的一个自然天赋部分。实际上,这是耶稣鼓励我们做的事情:「除非你变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否则你永远不会进入天国。」(玛18:3)
Shanida博士还强调了默祷在此与我们更广阔之意识的重接中所扮演的角色:默祷通过其对短诵的单一关注,将我们从左脑的存有方式转变为右脑的存有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我们中的某些人此转换开关已经变得相当生锈,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此通道却总是容易的;因此,他们做默祷就像鸭子沉入水中一样。
当然,我们需要能够照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存需要。我们需要大脑的两面;它们可能有所不同,但一定是互补的。他们的合作对我们的幸福,我们和谐与平衡的感官至关重要。它为生活增添了意义,当我们完全依靠左脑生活时往往会感到悲痛的缺乏。默祷在这里也有帮助:它鼓励增加大脑的两半球之间的连通性。这样做有助于缓和从一种存有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的困难。仅仅通过忠实并钟爱的重复我们的短诵,我们就终结了「疏离和隔绝的悲剧」,并使我们进入天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