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2. 天国

「那么,要找到天主,我们必须失去天主-至少是我们原始的天主观念和形象。」 (第130页)但是,正如我们在格世安的《会谈集》中关于那位隐修士的故事所看到的那样,失去天主的形象是令人不安和痛苦的,并暂时导致一种天主不在的感觉。 「我有祸了,我这个可怜的人!他们从我这里夺走了我的天主,我没有谁可以抓住,我也不知道应该崇拜或向谁讲话!」但是,在我们默观祈祷的道路上,「慢慢地失去现有的形象是找到最初形象的先决条件。」一旦我们放下了形象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静默祈祷中经验天主,并成为留意到天主的存在和天国。


「天国」一词在马尔谷福音(1:15)的开头就提到了,这句话被很多人认为是耶稣教导的精髓:「时机已到;天主的国临于你了;悔改并相信福音吧。」就像耶稣所有的教导一样,真正的意义只有通过直观和经验的理解才变得清晰。但是,所使用的词汇还是有帮助的。「时间」一词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时间,而是「时机」,天主的时间,即永恒性,就是指超越我们时空的现实。这一现实是「在你之内和在你当中」伸展的,(参路17:21)正如大多数学者们所理解的「临于你」一词之用法,所强调的天国不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而是神圣,即无所不在的天主的现实。此外,我们现在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在羞耻中以「苦衣和灰烬」遮盖自己,但该词的原始含义是「重置你的思维」,就是意味着要改变你看待现实的方式,而这是默祷的结果。揭开面纱,从普通的现实中达至终极的现实,我们清晰地看到并经验天国。然后,我们才真正认识到耶稣带给我们的「好消息」是什么意思。


耶稣知道我们将很难理解祂所指出的天国的意义,理解天国的概念正如难以用语言表达天主一样困难。因此,耶稣试图通过比喻来解释祂的意思。有四个比喻专门是讨论「天国」的。四个比喻都包含在对观福音中,但若望福音中却没有。其中的两个是-「芥子」和「 酵母」的比喻(玛13:31 -34),它们显示了天国的重要性。在「 酵母」的比喻中,它强调了它是我们内不可或缺的成分。没有「酵母」,面团就不会成为面包,没有天国内在的酵母,人也不会成长为「完全活着」。「芥子」的比喻强调其自身力量和范围,其中包括所有的受造物。 「埋藏的宝藏」和「珍珠」的比喻(玛13:44 – 47)都表明了没有事物可靠其自己产生作用。我们必须积极留意我们内在的天国。期望我们能够实现它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天国最重要的层面是由文之光所指出:「天国是针对借着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之天主内的生命……[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关系和相互依赖……我们与天主的个人关系被铭记在众生之家。天主是所有存有的根基。」 (第131/133页)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