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一主日












约旦河寂静地流进加里肋亚海,它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该处也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泛舟湖上,我感受到那里有一道可以称作地方的灵气。加里肋亚海有一道灵气,犹如「美丽谷」(Bonnevaux)一样,某些地方汇聚了浓厚的活力和存在感,让你第一次造访就对它们萌生早已相熟的感觉。


耶稣就在这里步行海面,拯救因疑虑而险遭遇溺的伯多禄,并复活后在此为衪的门徒烹鱼做早饭。在一个清晨,我们把船开到湖中央并关掉引擎,细嚼有关该湖的圣言,然后安坐于一片寂静之中。

耶稣在这里平息风浪,衪被那群惊惶不安的门徒吵醒,他们不敢相信衪在暴风雨中仍能安睡。衪斥责门徒欠缺信德。置身加里肋亚海的平安里,恰如在沙漠的寂静中一样,我们惯常喋喋不休地质疑,并心神不安地索求早已存在的肯定和保证。在灵修的某些时候,我们能进入一个寂静的境界,倒空思想,只隐约地意识到不再挂虑的思绪在耳边低吟。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到这些杂念上,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很易又会再起杂念。


这些时刻,我们或可称之为「理想灵修」。但宏观来看,它并不比处身不安或挣扎的境况,我们称为「劣质」或「艰辛」的灵修来得好。我们寻求、渴望,并能细味的那份复活的平安,与「理想」和「劣质」灵修不尽相同。它既是两者的根源,又涵盖两者。这份平安,即使当我们生命中遇上暴风雨来袭,或内心因突如其来的转变而动荡不安,也不会动摇。


我们越熟悉这份我们难以理解的平安,就越能摆脱依恋「理想灵修」并惧怕「艰辛灵修」的羁绊。这份释放让耶稣得以跨越不安、被拒及最终的折磨和暴力,带着这种抽离,让我们不会封闭自我、陷于自给自足的幻象,反更善于独处而与他人建立进深的关系。衪一生彰显,这独特的身份让衪得以临于所有人前,从数千年前最早在湖边定居的人类,到伴随衪由加里肋亚步行至犹大的朋友和门徒。


在不执于非此即彼的平安里,我们得以满有怜悯地临于人前。耶稣凭借这份安稳,辨识到衪在沙漠中待了四十天后被利诱的诱惑源头。当我们对「大我」(universal self)觉醒时,面对「小我」的声音并不难 — 正如我们在今天的福音中所读到的(玛窦福音4:1-11)。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