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二
- WCCM Hong Kong
- Mar 23, 2020
- 2 min read

专注力就像一块肌肉。倘若你不运用它,或者光想像自己在锻炼而不付诸行动,它便会萎缩。遇上意外而需长时间卧床的人坦言,他们的肌肉急速变得虚弱无力。当他们终可走动时,会发现连想做最普通的事也举步维艰。恢复行动和健康的道路可能漫长,并肯定需要经常锻炼。
在我们(至少在新冠肺炎疫情前)资讯负荷和涣散的文化中,我们专注力不集中得连自己也不察觉。这状态或持续至我们着手关注如全球危机之类这新颖却不受欢迎的事物。它从新闻网站闯入我们的家庭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可避免的困扰。全球危机席卷个人空间。我们视作娱乐的灾难电影,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现实,以城市宵禁、寂静街角和顾客争相抢购洗手液的方式呈现。谁想关注那令人不快的事?
沉溺于某些事物(不论是令人愉悦抑是令人憎厌的)与专注不同。仅仅只上瘾或迷恋,是强迫性分神的一种极端形式。因此,我们可能紧贴每天新闻报导,而其中大多数却没有新的内容。我们应约束新闻资讯的接受。保持联系并紧贴最新情况,但却不要过于沉溺,像我们用来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大多数转移视线的方法。
我们通过交替收放的方式来锻炼身体的肌肉。收紧、放松、收紧,放松。它会逐渐变得日渐强大,而我们可以用它做更多的事情。同样,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我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各个方面变得更观察入微 — 对我们的亲友、周遭环境,生活的小确幸 — 鸟语、云聚云散,青葱树木。这些并非令人纷扰之事,它们多采多姿,使我们心灵健康、灵活,开放和专注。
专注力不能长时间停留一件物件上,否则我们难以细察物件本身(而非仅只它给予我的东西),而沦为涣散。它让感观难以定焦,或无休止的浏览。专注会因悦乐或一段关系的缘故而得以集中和成为乐事。它可以平静地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往来。我们心随物移,皆没有惊惶或慌乱。这多元化既健康又滋润。
因此,在这些生活大受影响的日子里,默观是一种绝妙、简单,且随手拈来的方法,让我们重建专注力。这不是说我们要每天24小时不停打坐默观。而是说我们可在特定时间进行这修习,并发现我们可以修习之间的时间,活得更为平安,更懂得欣赏我们四周以及我们内在的美善。没有思想或想象的专注力是单纯的祷告。但是,在默观时间进行这样的修习,意味我们可以在其余时间以真实祷告的方式来思考、阅读、观看、聆听,触摸和细嗅。
Comments